理论教育 基于TRIZ管理手段的演变:从过去到现在

基于TRIZ管理手段的演变:从过去到现在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此阶段,对生产的管理仍然是手工的,如生产的计划等。它支持企业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库存供应、质量保证到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及经营活动。

基于TRIZ管理手段的演变:从过去到现在

1.从人工管理到利用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运营管理手段经历了从人工到利用工具的发展变化,并且利用工具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提高效率,而且是处理复杂的问题,甚至超越人的能力。

手工作坊式生产基于人的一种特殊的技能,还不能说是对工具的利用,主要是基于人工的管理。福特设计刚性自动流水线技术,利用自动化技术组织生产,开始了生产过程的对工具的大规模的利用。但在此阶段,对生产的管理仍然是手工的,如生产的计划等。

运筹学的产生,为工作地布置、生产计划编制和企业资源配置优化等提供了数学方法。但是,如果没有计算机技术和后来的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对生产的管理将永远停留在人工管理的水平。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发明以后,企业开始使用Excel、Word等工具进行简单管理。

随着竞争环境的日益复杂和对生产运营管理的认知的不断提高,出现了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以及自动化岛等应用在生产制造的信息技术;MRP、MRPⅡ、ERP、AERP、XRP等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生产运营管理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完成了许多仅仅靠人不能完成的复杂功能。

另外,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条形码技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智能制造系统,都是运营管理的工具。半个世纪以来,信息革命已经渗透至各个经济部门,迅速改变着传统产业和整个经济的面貌。信息技术不仅使管理系统从简单的手工到利用简单的计算工具,而且发展为更复杂的系统。这些管理工具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的能力。

相信随着市场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复杂的更人性化的更智能化的系统会诞生。现在发展起来的人工神经网络会对制造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更智能化的系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从“信息孤岛”到虚拟企业 (www.daowen.com)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系统,开发了企业内部网,建立了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网站。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企业多年来分散开发或引进的信息系统,互相之间不能信息共享,业务不能顺畅执行和有效控制,形成了许多“信息孤岛”,既影响了现有系统的继续运行,也影响了新系统的实施。

从“信息孤岛”到网络的集成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内部各个“信息孤岛”在企业内部的集成;第二个阶段是企业“信息孤岛”与企业外部网络的集成。

在MRP阶段,计算机已经进入第二代——半导体计算机阶段,此时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处理。但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处理是单机的。发展到闭环MRP,人们开始关注企业内局部业务领域,属于孤岛型应用。

到了MRPⅡ阶段,出现了企业内联网以及基于内联网的网络的应用,开始关注对单体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应用的整合,采用计算机网络沟通各部门之间的业务联系,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处理,信息在全企业内部共享。

到了CIMS阶段,强调系统观点,强调人、经营、技术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突出管理和技术的结合。它支持企业从市场预测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库存供应、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的全部生产及经营活动。

到了ERP阶段,采用关系数据库、第四代程序语言、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企业内、外部的集成化管理。

21世纪已进入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电子商务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商务模式,管理信息系统到现在发展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商务关系和不同实体之间商务关系的具体体现,实现了从制造商到生产商到分销商最终到顾客的集成化管理。

互联网特别是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发展,使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也日益方便,企业内部的协作也越来越方便。在这种背景下,虚拟制造生产模式开始在制造业使用。虚拟企业的概念提出最早见于威廉姆·戴维德(William H.Davidow)和迈克尔·马龙(MichaelS.Malone)1992年出版的第一本专著《虚拟公司》中。后来出现了多种关于虚拟企业的不同描述:1993年2月商业周刊对虚拟企业进行了详细的描述;1994年3月,美国的迈克尔·马龙也对虚拟企业提出了自己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