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的服务经济理论

马克思的服务经济理论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服务劳动问题,认为它如同其他劳动过程一样,可能是生产性劳动,也可能是非生产性劳动。可见马克思把服务看作产品是一贯的。马克思的分工理论逻辑地包含服务劳动从属分工体系并随生产方式的革命而不断提高、加强其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的服务经济理论

(一)服务的内涵

广义上讲,在社会分工的前提下,人们分工合作,在不同的行业里进行劳动,彼此相互联系,为对方服务。但经济理论研究的服务往往是指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相对的仅提供无形产品的劳务活动。正如黄维兵所说:“要想简单地说明服务是什么和它的本质是什么,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在今天,给服务下一个简单的定义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服务涉及人类的复杂行为。”《辞海》是这样解释服务的:“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动的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的活动。”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服务的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不断赋予服务以新的含义。

马克思对服务的含义的论证是:“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就像其他一切商品也提供自己的特殊使用价值一样;但是,这种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特殊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可是,这一点并不使它例如同某种机器(如钟表)有什么区别。我给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做,我做为了你给,我给为了你给,在这里是同一关系的、意义完全相同的几种形式。”一般来讲,服务是以活动的形式提供具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而这些劳动,不能形成独立于劳动者之外的产品(当然也有一些服务的劳动体现在一些实物形式上);服务只是劳动的特殊使用价值的表现,因为服务不是作为物而有用,而是作为活动而有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服务的三个特点:第一,服务是非实物性的,其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在时空上具有同时性和并存性;第二,服务是不能贮存的,其使用价值不能脱离生产者和消费者而固定在一个耐久的物品上;第三,服务是交易对象。作为交易对象服务与一般的实物商品并无两样。

马克思这个定义首先肯定了服务是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可以投入市场进行交换;其次指出了服务同其他商品的差别只是形式上的,商品具有实物的形式,而服务则体现为各种活动形式。此外,马克思有几段话对我们分析服务的经济学意义具有重要启示作用。他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收入必须或者同完全由资本来生产和出卖的商品交换,或者同这样一种劳动交换,购买它和购买那些商品一样,是为了消费,换句话说,仅仅是由于这种劳动所固有的物质规定性,由于这种劳动的使用价值,由于这种劳动以自己的物质规定性给自己的买者和消费者提供服务。”“收入的一部分同充当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一部分同作为使用价值来消费的服务本身来交换。”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服务劳动问题,认为它如同其他劳动过程一样,可能是生产性劳动,也可能是非生产性劳动。从资本主义的观点看,与资本相交换的劳动,为资本提供利润,属于生产性劳动;与个人收入相交换,目的在于为消费者提供现实使用价值的服务劳动则属于非生产性劳动。

(二)服务也是产品,在商品经济中体现为商品,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

进一步对服务产品做具体分析,马克思说:“产品(或者活动)只是作为商品相交换,在交换本身中,商品只是作为价值而存在,只是作为这样的东西它们才进行比较。”这里说的活动,就是服务活动。他还说:“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可见马克思把服务看作产品是一贯的。他之后说的“某些服务,或者说,作为某活动或劳动的结果的使用价值,体现为商品,相反,其他一些服务却不留下任何可以捉摸的、同提供这些服务的人分开存在的结果,或者说,其他一些服务的结果不是可以出卖的商品。例如一个歌唱家为我提供的服务,满足了我的审美的需要,但是,我所享受的,只是同歌唱家本身分不开的活动,他的劳动即歌唱一停止,我的享受也就结束;我所享受的是活动本身,是它引起的我的听觉的反应。这些服务本身,同我买的商品一样,可以是确实必要的,或者仅仅看来是必要的,例如士兵、医生和律师的服务,——或者它们可以是给我提供享受的服务。但是,这丝毫不改变它们的经济性质。”“这些服务本身有使用价值,由于它们的生产费用,也有交换价值。”马克思还十分肯定地说:“运输业是一个物质生产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劳动也体现在商品中,虽然它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并不留下任何可见的痕迹。”我们知道商品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种,过去我们一般地认为马克思所说的服务就是无形商品,从马克思的上述言论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服务不仅是商品,而且服务商品也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种。我们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认识到服务是产品,在商品经济中它表现为服务商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等等,而且存在着有形和无形两种形式。

(三)服务业是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www.daowen.com)

服务劳动是社会分工引起并不断地变化发展的活动。服务活动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生产者或消费者自我服务,转化为或发展为社会和为他人服务而开始的。从此,服务劳动或服务活动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部门,成为独立的行业,即服务业。服务业就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独立的经济部门。它们生产出种种服务产品进行交换,从而不断地供给全社会,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马克思的分工理论逻辑地包含服务劳动从属分工体系并随生产方式的革命而不断提高、加强其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具体阐明了这个观点,他认为在原始公社内部,服务业就是分工体系的组成部分。他指出公社内“除了这些从事同类劳动的群众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首领’,他兼任法官、警官和税吏;一个记帐员,登记农业帐目,登记和记录与此有关的一切事项;……一个教员,在沙土上教公社儿童写字读书;一个专管历法的婆罗门,以占星家的资格确定播种、收割的时间以及对各种农活有利和不利的时间;……”马克思还认为:“社会内部的分工和工场内部的分工,尽管有许多相似点和联系,但二者不仅有程度上的差别,而且有本质的区别。”“……而且这两种分工是齐头并进地向前发展的、通过相互作用而相互产生”,还说:“制品或者是由各个独立的局部产品纯粹机械地组合而成,或者是依次经过一系列互相关联的过程和操作而取得完成的形态。”而完成这些过程和操作的劳动,不仅包括完成产品原材料的加工、组合、提炼的劳动,而且包括工程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各类辅助人员如修理工等的劳动。这时,一方面,大批工人会从传统的事业领域中游离出来;另一方面,传统事业组织内部独立的劳动者在全体劳动者中的比重会显著提高,而那些“因为分工而变得畸形的穷人,离开他们原来的劳动范围就不值钱了,只能在少数低级的、因而始终是人员充斥和工资微薄的劳动部门去找出路。”此外,机器的使用扩大了社会内部的分工,增加了特殊生产部门和独立生产领域的数量。这不仅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革,而且会促成新的产业和新联系方式的诞生。

(四)服务劳动的性质

服务劳动的性质即生产性或非生产性。马克思运用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方法,明确提出两种不同含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划分,并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情况为例做了说明。马克思写道:“从单纯的一般劳动过程的观点出发,实现在产品中的劳动,更确切些说,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对我们表现为生产劳动。但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则要加上更切近的规定:生产劳动是直接增殖资本的劳动或直接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因此,马克思强调必须正确区分以下两个问题:“一个是从资本观点来说什么是生产劳动与生产工人的问题,一个是什么是一般的生产劳动的问题。”这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理论出发点和前提,对分析任何社会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均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马克思十分明确地指出,“只有生产资本的雇佣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为“体现生产工人的劳动的商品,其使用价值可能是最微不足道的。劳动的这种物质规定性同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毫无关系,相反,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例如一个演员,哪怕是丑角,只要他被资本家(剧院老板)雇用,他偿还给资本家的劳动,多于他以工资形式从资本家那里取得的劳动,那么他就是生产劳动者;而一个缝补工,他来到资本家家里,给资本家缝补裤子,只为资本家创造使用价值,他就是非生产劳动者。”马克思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服务劳动的性质,这种方法对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适用的。

(五)服务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虽然服务业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在国民经济中有突出地位。但是,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与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出发,概括、预测了服务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发展趋势。由于劳动生产率逐渐上升,造成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大批劳动力便从工业生产领域中游离出来。他指出:“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假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以前是2/3人口直接参加物质生产,现在只要1/3人口参加就行了。”现在国民用在直接生产上的时间少了,如果平均分配,所有的人就都会有更多的非生产时间和余暇。因此,物质生产劳动者的人数按绝对量来说虽可能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但是相对地,按照同总人口的比例来说,他们还是比以前少50%。”马克思还预见到:非物质生产劳动者“一般会有比以前高的教育程度;并且,特别是报酬不菲的艺术家音乐家、律师、医生、学者、教师、发明家等等的人数将会增加”。他进一步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业中介人的人数会增加”,“农业工人的人数同工业工人的人数相比会减少”,而工业工人中更多的人从事中间产品生产,“而不从事产品本身的再生产”。“最后,从事奢侈品生产的工人人数会增加,因为收入已经提高,现在会消费更多的奢侈品。”大量工业工人和被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所造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一起,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制约作用的产业后备军,一方面为服务业的扩张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又迫使各类资本流入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各类新兴产业,以得到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