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典范:坚持发展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

典范:坚持发展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在许多问题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对商品关系的利用问题。毛主席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又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列宁在实行新政策时,坦率承认是自己在制定政策上的错误,而没有去责备马克思的商品消亡理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

典范:坚持发展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

在正确对待马克思的商品消亡理论与现实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之间这一表面看来的矛盾现象,从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这些革命导师的理论和实践中可以看到他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前面已讲过马克思在指出商品价值关系将在公有制建立后不再存在时已经明确指出,这需要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需要“长期的、痛苦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这里表明消灭价值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不是可以人为地决定去消灭的,而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自然产物”,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完全证明了马克思预言的正确性。

列宁领导俄国工人阶级世界上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第一天起就遇到了如何对待商品经济的问题。列宁在刚刚取得胜利的初期,当敌人不断利用投机和货币来破坏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并危及政权的命运时,他采取抵制商品交换的措施,试图直接过渡到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列宁后来坦率地承认这种构想是错误的,迅速做了改正,列宁提出了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新经济政策。

列宁认识到,在广大小农存在的客观条件下,利用商品关系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问题只在于谁能更快地利用这种形式。无产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迅速地学会利用这种形式。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学会经商,“如果我们现在能紧紧抓住这个环节,那末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掌握整个链条。否则我们就掌握不了整个链条,建不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2]在这里列宁第一次明确提出来利用商品交换来为建成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服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思想,在许多问题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对商品关系的利用问题。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这本著作中概括了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论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着两种公有制形式: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来说明商品交换存在的原因,这就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结合的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一方面,他不再限于用小私有制农民的存在来说明社会主义社会中商品关系存在的原因,公有制本身也可以产生出商品关系:另一方面,肯定了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并不必然与资本主义相联系,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特种的商品生产。

2.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不会导向资本主义,可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3.充分肯定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认为它是一个教育经济工作干部的实践学校。“它促使我们的经济工作干部迅速成长,迅速变成现今发展阶段上社会主义生产的真正的领导者。”

由上述可见,在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结合上,斯大林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把马克思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他的这些论述对在利用商品关系问题上起到了解放思想的巨大作用。(www.daowen.com)

我国在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的关系方面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大刮“共产风”,发生了人为地取消商品货币关系的“左”的错误,严重地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极大地破坏了已经取得的生产力,阻碍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958年末毛主席开始逐步纠正这些“左”的倾向和做法,他在1958年11月发表了一系列谈话,批评了主张人为地废除商品和货币流通错误观点,指出,在社会主义时期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不能避开一切还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商品生产不应被消灭,而是要大大发展。他还强调应当区分社会主义商品与资本主义商品的不同性质,不应害怕商品。他同意斯大林的看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的发展不会导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还是一个有利的工具,这点应当肯定,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工具。”

毛主席对价值规律的作用给予了特殊的评价,他说:“算账才能实行那个客观存在的价值法则,这个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毛主席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又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以上共产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革命领导人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一个共同点,这就是真正忠实地维护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根据实践的发展大胆地进行理论创新,从而在探索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上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大步推向前进,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宏伟成就,令世界瞩目。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尽管他们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理论创新,提出了看起来与马克思的商品关系消亡理论相对立的发展商品经济的观点,但他们都从来没有怀疑过马克思的关于商品货币会消亡的基本理论。他们真正领会了马克思所明确指出的,消灭商品价值关系是一个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条件,是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痛苦过程的自然历史过程这一科学精神的。

他们没有一位对马克思的商品关系消亡理论提出批评,更不用说否定了。列宁在实行新政策时,坦率承认是自己在制定政策上的错误,而没有去责备马克思的商品消亡理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是如此。这表现出了他们深厚的理论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严肃的科学态度,对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区别的深刻认识。他们真正掌握了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在建设实践中领导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如果因现实的发展与马克思的正确理论表面上的不一致而轻率地用现实否定马克思的科学理论,那就会动摇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作为我们党思想的理论基础的看法,也就会使人们失去了前进的方向感,丧失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心,也就会削弱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党的战斗力。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做法,是我们后人应当学习的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