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知识与知识创新:基础与创新的概念

知识与知识创新:基础与创新的概念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阐述知识创新的概念时,应该充分注意企业在其中担当的角色。

知识与知识创新:基础与创新的概念

2.2.1.1 知识的定义

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对知识进行不停的探讨,但是至今并没有一个关于知识的确切定义。或许像知识这样广为应用的概念,本来就不应该有一个所谓的公认定义来约束人们对其丰富内涵的理解。从已有研究成果看,不同认知角度、不同学科对知识的内涵、特征、分类等的揭示不尽相同。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结晶,它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知识是一种包含了结构化的经验、价值观、关联信息以及专家见解等要素流的动态混合物。它起源于认识者的思想,并对认识者的思想起作用。在组织内,知识不仅存在于文档和数据库中,而且嵌入在组织的日常工作、过程、实践和规范中。

——知识是经过人的思维整理过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不仅包括科学技术知识——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还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商业活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经验和知识,人们获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知识,以及面临问题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法的知识。

——知识,就它反映的内容而言,是客观事物的属性和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就它反映活动的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题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这一关于知识的定义是从哲学的角度提出的。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的观点,知识可以分为:知道是什么的知识(know-what),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这类知识与通常所称的信息的概念比较接近;知道为什么的知识(know-why),是指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理论,这些知识是许多产业技术进步、产品及工艺发展的基础;知道怎么做的知识(know-how),是指做某些事情的才能与能力,此类知识往往是单个机构或个人所拥有的、由它自身发起的并仅限于其自身范围内而不向外传播的知识;知道是谁的知识(know-who),是指关于谁知道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它包含了特定关系的形成,即有可能接触到的有关专家并有效利用他们的知识。上述知识划分,可依次更清晰地表述为: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和人际知识。

从以上描述可看出,知识是一个复杂的、各种元素的有序集合,既是静态的存量,又是动态的过程,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本书对知识的定义主要是从广义上讲的,包括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管理知识和商业知识等。当然,对于企业而言,技术知识是其核心知识资源,技术知识是制造产品、满足服务的系统知识。知识具有非独立性、非排他性和边际收益非递减性的重要特征。

2.2.1.2 知识创新的概念

由于本书的特定目标涉及“创新”和“知识”,故不可避免地会从“知识”和“创新”的定义延伸出对“知识创新”的理解。通常,理论界、学术界、政府机构和企业都把知识创新看成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科学知识的过程,并自然而然地把知识创新看成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进而把知识创新体系建设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来主要承担。这种看法和做法实际是缘于从狭义上定义知识和知识创新的结果,即把知识的概念局限于基础科学知识和前沿科技知识,把知识创新的概念局限于发现和发明新知识,即知识的创造。著者认为,这很容易造成一些概念上和实践中的混淆,以往国内不少知识管理学术论文和著作中将知识创新与知识创造混用就是例证,当然,有些是由于翻译国外文献资料不准确造成的。

国外有学者认为,知识创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价值的思想被转变成会给组织、用户、员工和其他所有利益相关者增加价值的新形式。在对知识广义定义的基础上,本书论述的知识创新的概念也还是从广义上讲的,即知识创新是指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发现、发明新的知识,应用到开发生产中,并通过市场营销实现知识增值,是发现、发明各种新知识并转化为商业化产品与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大量工程化的知识和市场化的知识,而不是仅停留在发现、发明知识本身。传统的经济增长中,知识仅是外在变量,而在知识经济增长中,知识是内在要素,创新是核心因素,知识创新将知识管理与创新管理融为一体。

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一被普遍认可的概念说明,知识经济的实质在于以知识的不断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即其实质就是知识创新。(www.daowen.com)

知识创新并不是简单地指“创造新知识”,而是具有特定的经济学内涵,既包括创造新知识,又包括创造新价值。知识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企业知识创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市场与技术有效地结合,技术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知识创新直接表现为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与经济上获得超额利润有效结合在一起。

企业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企业知识创新可以在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任何阶段发生,其层面相当广泛,包括企业自主开展的技术知识创新(应用技术知识创新和由应用引起的基础技术知识创新)、管理知识创新和商业模式知识创新等,也包括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自身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展的基础科学知识创新和前沿科技知识创新等。企业知识创新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创新系统。

在阐述知识创新的概念时,应该充分注意企业在其中担当的角色。当今世界,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产生和使用、供给和需求间的边界已经模糊。公共研究机构(如大学、公共科研院所等)所产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可能会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是知识创新的重要知识源泉。但他们本身并不是谋求利润的组织,所以他们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而只是重要参与者。企业是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进行知识创新可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只有企业才是知识创新的主体。企业可以联合大学和科研院所共同进行知识创新,把这些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利用起来,为企业和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2.2.1.3 数据、信息和知识

知识不是数据也不是信息,知识与数据、信息之间密不可分,但并不等同,而且不可以相互替换,它们在组织(企业)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数据是一系列关于事件的离散的客观事实,在组织中,数据通常指关于事项的结构化的记录。任何组织都需要数据,有些组织严重地依赖数据,如银行保险公司公共事业以及政府统计部门,有效的数据管理是它们成功的关键。数据只描述了事件的一部分,它不能提供判断的可持续的基础。数据非常重要,它是产生信息的原始材料。

信息是有背景和目标的系统性数据,即将数据分类、计算、改正、压缩后转化而成,一般以文档或可听、可视介质为载体。信息有一个或多个发送者和接收者,其作用是改变接收者对某事物的印象,对接收者的判断和行为产生影响。信息在组织中通过间接或直接的方式传播,直接的方式是指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面对面地交流,间接的方式是指借助于中间媒体(如书信、电话、互联网等设施)进行传播。

知识是经深度加工的信息,它与人的能动性密不可分,当信息被人们使用时,才有可能成为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是一种起作用的信息。在组织业务环境中,人们普遍认为知识就是可用于行动的信息。信息通过比较、推理、连接、交谈等,动态地嵌入到组织的日常工作、业务实践和管理规范中。知识能够帮助预测、建立临时关系或对要做的事情做出预测性的判断,而信息只是一些有序化的事实。

简而言之,知识与数据、信息是层次递进的关系,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据是未经整理的、对客观现实的描述;信息是对数据有序化整理的结果;知识是可用于指导行动的信息,是在特定的背景下,经过思考后升华的成果。信息描述的是事物表面的东西,反映事物的某种现象,而知识是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东西。与信息相比较,知识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其特征有可符号化、可传播性、可吸收性、可能力化和可物化性。知识是信息的高级形式这一观点被知识管理学者普遍接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