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估算我国苹果汁市场势力

估算我国苹果汁市场势力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汁生产和出口国,也是美国、俄罗斯、荷兰三个出口市场国的苹果汁最大供应国,市场份额分别保持在75%、60%和30%左右。说明我国苹果汁在这三个出口市场国均具有较高的市场势力。其中,我国苹果汁在俄罗斯的市场势力较高,在荷兰的市场势力居中,在美国的市场势力较低。近年来,我国出口的苹果汁中,45%以上都是销往美国市场,我国在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多年高居70%~80%。

估算我国苹果汁市场势力

1.估算模型的选择和构建

市场势力一般指控制产品价格的能力。市场势力的研究始于古典竞争理论。亚当·斯密将市场势力视为对完全竞争的偏离。拥有市场势力的经济体往往会通过将价格控制在竞争水平之上或将产出与质量控制在竞争水平之下、抬高进入壁垒、阻碍技术进步等不正当方法破坏市场竞争,以获取垄断利益,因此,阻止市场势力对竞争的不利影响,成为竞争法调控的重要目标。随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兴起,市场势力的内涵逐步深化,市场势力被视为单个或一组联合厂商掌握的能影响商品价格或市场份额的能力,市场势力强的厂商可以将价格提高到完全竞争水平之上而不会引起需求的大量减少,市场势力体现了厂商对市场的把握和控制。[9]罗伯特·S.平迪克(Robert S.Pindyck)将市场势力与垄断势力作了区分,认为垄断势力是将价格定得高于边际成本的能力,市场势力则是影响价格的一种能力。戈德伯格(Goldberg)和科内特(Kentter)[10]、纳尔迪斯(Nardis)和彭萨(Pensa)[11]则将市场势力理论用于产业国际竞争层面,将一国同类产品出口看成一个整体,测算了美国瓦楞纸产业、德国啤酒产业和意大利纺织服装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市场势力研究由企业市场势力逐步向产业国际市场势力拓展。

公认的度量市场势力的指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勒纳指数(Lerner Index),另一种是市场集中度(Market Concentration Rate)。其中勒纳指数是最直观的度量市场势力的方法,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采用。[12]但由于计算勒纳指数时,边际成本的衡量较为困难,很多学者尝试用其他类似指标来代替。贝恩(Bain)将市场集中度作为衡量市场势力的主要方法,证明市场集中度与利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13]霍尔(Hall)用价格-边际成本指数作为衡量市场势力的指标,推导出产业层次的市场势力模型,测算了美国50种产品的市场势力。[14]贝克(Baker)和布雷斯纳汉(Bresnahan)提出了一种用剩余需求弹性来测算市场势力的简易方法。[15]戈德伯格和科内特运用这一方法建立了本国企业在出口市场上的市场势力模型,通过剩余需求弹性的测算,间接地得出了勒纳指数的估计值。[16]本书采用戈德伯格和科内特的模型,根据“阿明顿假定”,[17]将同一个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视为同质且完全可替代的,将不同国家生产的同类产品视为不可替代的,对同一国家出口同类产品的所有厂商进行加总,使得同类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以国家为单位展开。

基于此,模型构建如下:

其中,i代表苹果汁出口国,m代表i国苹果汁的出口市场国,n代表苹果汁的竞争对手国,t代表年份,Pimt和Qimt分别代表i国对出口市场国m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GDPmt和CPImt反映出口市场国m的需求决定因素,GDPmt代表出口市场国m的国民生产总值,CPImt代表出口市场国m的消费价格指数。En-mt和Cnt反映竞争对手国n的成本因素,分别代表竞争对手国n与出口市场国m之间的双边汇率和竞争对手国的生产成本。考虑到模型中的出口量Q是方程的内生变量,本书将一组外生变量Ei-mt和Cit(即i国与出口市场国m之间的双边汇率以及i国苹果汁的生产成本)引入方程,作为工具变量,以消除可能存在的解释变量与随机扰动项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方程估计的不一致性。CONST为常数项,ε为随机扰动项,η为i国苹果汁出口价格对出口量的弹性,即模型定义的剩余需求弹性。由于剩余需求弹性与勒纳指数在数值上相等,[18]可以间接得出勒纳指数的估计值,进而衡量产业的国际市场势力大小。 |η|>0,即勒纳指数为正,就表明该产业能够影响市场价格,使其高于边际成本,该产业具有一定的价格加成能力,也就是市场势力。 |η|越大,市场势力也越大。

2.数据来源

本书选取1996—2011年作为样本区间。其中苹果汁的贸易金额和数量Q的数据均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出口市场国的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并按2000年不变价格以出口市场国的货币对其进行了调整;出口市场国的CPI数据来自联合国金融统计数据库;各竞争国与出口市场国之间的双边汇率E的数据是根据各国对美元的官方汇率计算所得,各国对美元的官方汇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估算各竞争国的苹果汁生产成本C较为困难,考虑到苹果占苹果汁生产成本的70%,[19]本书以苹果的生产者价格代替苹果汁的生产成本,苹果的生产者价格数据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价格数据库,并根据出口市场国货币对其作了相应调整。

3.估算结果

以1996—2011年我国苹果汁出口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结合相关数据,使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在回归过程中,基于自由度的考虑,逐步移除了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初选变量,筛选出拟合程度优于全部变量的回归方程。回归结果如表4-8所示:

表4-8 回归结果

续表(www.daowen.com)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回归结果显示,模型拟合较好,美国、俄罗斯、荷兰三个出口市场国的剩余需求弹性η显著不为零,说明在以上三个出口市场国中,我国苹果汁的出口价格变动可部分地由出口数量变动得到解释。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汁生产和出口国,也是美国、俄罗斯、荷兰三个出口市场国的苹果汁最大供应国,市场份额分别保持在75%、60%和30%左右。高市场份额为我国苹果汁出口带来了较高的国际市场势力。从回归结果来看,LQ的系数|η|的估计值按高低依次为0.87、0.74和0.62。说明我国苹果汁在这三个出口市场国均具有较高的市场势力。其中,我国苹果汁在俄罗斯的市场势力较高,在荷兰的市场势力居中,在美国的市场势力较低。与俄罗斯和荷兰相比,美国是世界苹果汁主要进口市场,2011年美国进口苹果汁占世界苹果汁进口总额的24%,[20]同时,美国也是我国苹果汁的最大出口市场。近年来,我国出口的苹果汁中,45%以上都是销往美国市场,我国在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多年高居70%~80%。因此,对我国苹果汁在美国的市场势力的衡量有不同于其他国际市场的价值。有鉴于此,本书进一步选取美国市场,分别对我国、阿根廷、智利三个美国进口苹果汁主要来源国的国际市场势力进行测算(详见表4-9)。

表4-9 主要竞争国苹果汁对美出口市场势力分析

注:∗∗∗∗∗分别表示10%、5%、1%的显著性水平。

由表4-9可知,我国、阿根廷、智利三国LQ的系数|η|均显著不为零,说明这三国在美进口苹果汁市场上均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其中,阿根廷的市场势力较高,估计值为0.98;智利次之,估计值为0.96;我国较低,估计值仅为0.62。由表4-7可知,2011年我国在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1%,阿根廷、智利在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5%和6%。相比于阿根廷、智利,我国虽然占据了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近3/4的份额,但市场势力却处于较低的水平。反映在价格加成能力上,我国在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的价格长期低于阿根廷和智利(见表4-10),出口定价能力较弱,形成苹果汁出口的“贸易大国、定价小国”现象,影响了我国苹果汁出口比较利益的获取。

表4-10 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上主要竞争国出口单价比较
单位:美元/公斤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计算所得。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是苹果汁出口大国,占据了美国进口苹果汁市场近3/4的份额,占据了世界进口总规模的90%以上,但比较我国苹果汁在主要出口市场——美国、俄罗斯、荷兰的市场势力后发现我国市场势力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进一步比较美国市场上的智利和阿根廷苹果汁出口,发现我国的市场势力弱于智利和阿根廷,存在苹果汁出口的“贸易大国、定价小国”现象,直接限制了我国苹果汁行业的价格加成能力,影响了我国饮料比较利益的获取,出现“比较利益陷阱”。当前我国饮料出口增长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考虑到市场需求规模有限,容易受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可以预见,世界经济增长一旦放缓,市场需求规模对我国饮料出口的拉动作用就会降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饮料出口的增速就会大幅回落,甚至出现不增反降的现象。以苹果汁的出口为例,2007年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美国、日本欧盟等我国苹果汁出口的主要市场经济体逐渐陷于低迷和衰退,对苹果汁的需求大幅萎缩。2007—2009年全球苹果汁进口额从28.39亿美元下降到19.9亿美元,3年时间国际市场需求减少了8.49亿美元,导致我国苹果汁出口出现负增长,与2007年相比,2009年我国苹果汁出口额减少了5.86亿美元,其中由市场需求直接导致的为3.72亿美元,影响达63%。[21]可见,过度依赖国际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依靠数量增长的发展模式空间极为有限,一旦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冲击,极易陷入被动境地,不利于出口的可持续增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