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状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从污染的排放来看,中国的下降幅度也是很大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在不断地改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在有些地区、行业、企业还相当突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现状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强度有明显下降。从资源消耗方面来看,从1980年到2002年,如果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话,中国每万元GDP能源消耗从14.34吨标准煤下降到4.76吨标准煤,22年总的下降幅度是66.8%,每万元GDP电力消耗从7200度下降到5200度,22年总的下降幅度是22%。从国际范围来看,这样一个下降幅度也丝毫不逊于国际水平。比如从1971年至1999年,按照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的话,中国单位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的幅度是68%,而同期世界下降的幅度是7.7%,欧洲国家下降幅度是11.2%,亚洲国家下降幅度是32%。再从污染的排放来看,中国的下降幅度也是很大的。从1998年到2003年这五年单位工业增加值排放的废水、工业粉尘和产生的固体废物分别下降30.1%、55.6%和21.8%。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在不断地改善。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差距及存在的问题。从绝对水平来看,我国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或者是单位产出的污染排放,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明显偏高。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在有些地区、行业、企业还相当突出。一是高投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二是高能耗。经济增长靠消耗大量物质资源来实现。三是高排放。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必然是高排放和高污染。四是难循环。从资源流程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我国基本上还没有摆脱传统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转变还有很大差距。五是低效率。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的增长,必然是低效率。(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