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干部培训需求的分类及定义

干部培训需求的分类及定义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干部培训需求,是指在规划和设计培训活动之前,由有关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接受培训的组织及干部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培训需求不应仅仅局限于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现时的需求,即所谓培训的针对性,就培训的内容要求和选择而言,实际上存在着两种需求,即现时需求和发展需求。

干部培训需求的分类及定义

1.干部培训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指人们在欲望驱动下的一种有条件的、可行的,又是最优的选择,这种选择使欲望达到有限的最大满足,即人们总是选择能负担的最佳物品。简言之,需求就是理想或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干部培训需求,是指在规划和设计培训活动之前,由有关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接受培训的组织及干部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叶绪江,2004)。我们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来描述培训需求,即:要求具备的全部-现在已有的=还需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培训并不是万能的。需求与培训需求之间存在着包含关系,在我们开展培训工作时,有时会将两者混为一谈,培训工作者要仔细甄别。比如,由于福利待遇远远低于预期而造成的公务员离职的问题,尽管可以通过培训活动提升公务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离职的问题。

干部培训需求的产生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内外环境和人员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现状与愿望或同行之间存在着差距。

培训需求分析,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培训活动之前,由培训管理部门、培训项目负责人、培训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参与培训的有关组织机构及人员的培训目标、知识结构、技能状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以确定这些组织机构和人员是否需要培训及如何培训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人们的学习需求常常是带有“机会主义”性质的,即人们总是在工作组织中的某个特定“机遇”出现时,才意识到自己需要得到一定的培训。而当培训和日常工作相冲突的时候,人们往往又放弃了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学习。在“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设计—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评估反馈—培训需求分析”形成的培训循环圈中,了解并分析培训需求是开展培训工作的一个必要环节,也是首要环节。

2.干部培训需求的分类

干部接受培训,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而且代表着所在机关和部门,是为了完成社会和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发展任务的需要。干部的培训需求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从来源的角度,干部的培训需求主要包括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三方面。组织需求是党和国家对干部学习提出的要求,是干部教育培训要满足的第一需要。干部的学习与发展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出发,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党和国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工作大局,有不同的中心工作,因而各个时期对干部的要求也就不一样。干部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学习,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落实和贯彻,确保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和实现。岗位需求是指岗位职责与对干部学习提出的要求。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职责对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求是不一样的,岗位需求对不同的干部来说,也各有侧重。干部需求是干部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学习需要。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专业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政治前途等等,决定了不同的干部需求。

另外,干部培训的需求也受到时代特征的影响。当今时代,教育培训正一步步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这既为教育培训机构职能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动力,也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层次和类型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信息社会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的重大变革,对各级干部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干部培训的内容也应与之相适应。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强的党性修养、宽广的世界眼光、开放的战略思维、高尚的道德品格创新的实践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对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社会层面需求。(www.daowen.com)

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培训需求不应仅仅局限于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现时的需求,即所谓培训的针对性,就培训的内容要求和选择而言,实际上存在着两种需求,即现时需求和发展需求(叶绪江,2004)。现时需求在此特指个人、岗位、组织和社会对培训在当前状态下的需要和满足。发展需求又可以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显性需求即当前状态下领导干部在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需要和满足,是基于现时的社会需要、组织要求和个人企望的培训需求。隐性需求即当前状态下尚未被组织和干部普遍认同,而又是客观形势发展所需要的,尤其是各级干部了解接受的培训需求。因为,干部的培训需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的变化和干部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善而不断变化的。一方面显性需求在不断变化,另一方面隐性需求不断上升为显性需求,同时又产生新的隐性需求。干部所在单位和干部自身往往对显性需求易于关注和把握,而对隐性需求则容易忽视和难以把握,作为培训主体、施教主体的人和部门,对此应当有明确的认识,科学引领隐性需求,全面把握显性需求,并根据两种需求设计、制订干部培训的内容和方案。

从内容的角度,培训需求可以分为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参照逻辑层次模型和冰山素质模型,课题组将态度层面的需求划分为价值观和动机两个层面。借鉴胜任力模型,结合三种分类角度,对知识、能力、价值观、动机四个层面的需求进行了梳理,提炼了11~13个要素,开展调查研究。

本课题中,知识层需求是指干部在工作实践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知识需求主要包括哲学、形势政策、政治学理论、管理知识、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社会学知识、历史知识、文化知识、科技知识、专业知识等11个要素,其中专业知识指有关工作的业务领域和技术工作方面的知识水平。

能力需求指干部满足组织需要、胜任岗位职责的能力,主要包括综合分析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决策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业务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13个要素。在这里,组织能力指对人、财、物的配置能力;计划能力指超前规划部门的未来发展、本部门年度工作做到统筹安排的能力;控制能力指对人、财、物监督控制,并进行反馈改进的能力。

价值观需求主要包括公平、正义、尊重公共舆论、政治上忠诚、社会责任感、忠于上级、平衡利益关系、尊重事实、坚持原则、追求效率、廉洁等11个要素。

动机需求主要包括职业偏好、使命感成就感、影响力、人脉资源、晋升的机会、参与决策的机会、受上级重视、发挥特长、同事认可、较高的收入、良好的工作环境等12个要素。

课题组依照以上要素,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总结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