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配送成本控制与绩效分析优化方案

配送成本控制与绩效分析优化方案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配送成本拖垮永辉生鲜电商生鲜零售龙头永辉超市首度“触网”便遭遇波折。业内人士认为,永辉超市在生鲜上的强项体现在采购和损耗控制上,但这两点仅在实体卖场中有效果。配送成本是指在配送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总和。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车辆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因此选择运输工具既要保证客户的需求,又要力求配送成本最低。

配送成本控制与绩效分析优化方案

配送成本拖垮永辉生鲜电商

生鲜零售龙头永辉超市首度“触网”便遭遇波折。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永辉超市旗下生鲜电商网站“半边天”目前已经停止运营,距离上线不足两个月。业界认为,高成本的配送仍是永辉以及超市同行做生鲜电商的一道坎。此前,沃尔玛刚刚通过山姆会员网上商店,冒着配送赔本的风险,在少数城市推出生鲜配送,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超市试水电商仍以失败居多。

据了解,永辉超市于2015年3月成立了全国电子商务总部,4月初,生鲜电子商务平台“半边天”正式上线。该网站不出售单品,而是提供生鲜订制套餐。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半边天”的网站界面还略显简单,配送范围、货到付款区域以及购物流程等重要信息依然是空白状态。当时,永辉超市证券代表吴乐峰曾表示,在摸索到能够盈利的模式前,永辉超市在电商方面暂无进展。

不到两个月,北京商报记者再度搜索 “半边天”时,网站已经显示为 “建设中”。在永辉超市官网,“半边天”的标签已不见踪影,与“全国商场” “信息披露” “招标公告”处于同一排的是“加入永辉”。据永辉内部人士解释,“半边天”上线只是针对内部会员。

事实上,生鲜是永辉超市的安身立命之本。永辉超市2012年年报显示,生鲜及加工的毛利率达12.95%,在公司毛利中占比达36.2%,但由于生鲜商品存在标准化低、易损耗等特点,对配送的速度和条件要求很高,配送成本也比一般物流高出近三成。目前,除顺丰优选和沃尔玛山姆会员网上商店采用冷链运输外,其他出售生鲜商品的全国综合性网站多采用常温配送方式。

业内人士认为,永辉超市在生鲜上的强项体现在采购和损耗控制上,但这两点仅在实体卖场中有效果。涉足线上需要靠资金、物流和运营等多方面的经验,这些都是永辉超市不擅长的。

据北京一家生鲜电商的负责人透露,其曾多次向永辉超市伸出橄榄枝,希望结合永辉超市的生鲜采购优势,以及自身的运营物流优势,共同推动生鲜电商的发展,但永辉超市却不为所动。永辉超市选择“单枪匹马”在电商领域探路,没能延续大卖场创造的成功。

事实上,永辉超市试水电商失败也折射了超市行业触网的困境。2011年,包括华润万家、美廉美和卜蜂莲花等在内的超市企业,拉开了超市进军电商的大幕。不到两年时间,上述企业的线上业务几乎全军覆没。

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轮番的价格战,1号店、京东、中粮我买网等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对快消品领域并没有“白烧钱”,已经实现了对超市的“虎口夺食”。尝到了甜头的京东升级了商超频道,目前经营的商品超过5 000种,涉及特产、纯净水粮油、调味品、啤酒饮料、牛奶等多个品类。眼睁睁地看着线上市场被“新人”一步步地蚕食,多数超市却显得有些有心无力,只能去挖掘实体卖场的商机

一、配送成本概述

1.配送成本的含义

配送是现代物流的一个核心内容,通过配送,物流活动才最终得以实现,但完成配送是要付出代价(即配送成本)的。

配送成本是指在配送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总和。根据配送流程及配送环节,配送成本实际上是含配送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

2.配送成本的构成

物流配送成本主要由以下费用构成:

(1)配送运输费用。

配送运输费用主要包括车辆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

车辆费用。车辆费用是指从事配送运输生产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具体包括驾驶员及助手等工资及福利费燃料(耗电)、轮胎、修理费、折旧费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项目。

营运间接费用。营运间接费用是指营运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经费,包括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折旧费等内容,但不包括管理费用

(2)分拣费用。

分拣费用主要包括分拣人工费用和分拣设备费用。

分拣人工费用。分拣人工费用是指从事分拣工作的作业人员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分拣设备费用。分拣设备费用是指分拣机械设备的折旧费用及修理费用。

(3)配装费用。

配装费用主要包括配装人工费用、配装材料费用和配装辅助费用。

配装人工费用。配装人工费用是指从事包装工作的工人及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补贴等费用的总和。

配装材料费用。常见的配装材料有木材、纸、自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塑料等。这些包装材料因功能不同,成本相差很大。

配装辅助费用。除上述费用外,还有一些辅助性费用,如包装标记、标志的印刷费用,拴挂物费用等。

(4)流通加工费用。

流通加工费用主要包括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设备费用和流通加工人工费用。

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流通加工材料费用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投入加工过程中的一些材料消耗所需要的费用。

流通加工设备费用。流通加工设备因流通加工形式不同而不同,购置这些设备所支出的费用,以流通加工费用的形式转移到被加工产品中去。

流通加工人工费用。流通加工人工费用是指在流通加工过程中从事加工活动的管理人员、工人及有关人员工资、奖金等费用的总和。

实际应用中,应该根据配送的具体流程归集成本,不同的配送模式,其成本构成差异较大。相同的配送模式下,由于配送货物的性质不同,其成本构成差异也很大。

3.影响配送成本的因素

配送成本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配送管理因素、配送货物自身的因素,也有货物的数量、重量、体积及作业过程等因素,还市场因素、配送距离及外部其他因素等。

配送管理因素由以下几种组成:

(1)配送满足率。配送满足率是指配送中心的取货量占客户所需要的货物数量的比率。如果配送满足率高,可以一次性、大批量地进行配送;而配送满足率较低,则配送中心就会分次进行配送,对不足的货物还需要花费另外的时间和车辆进行配送,这些额外的工作同样也会增加配送成本,有时还可能因缺货而失去客户。

(2)配送周期。配送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配送成本的高低,如果配送效率低下,对配送中心的占用时间长,就会耗用更多的仓储固定成本,而这种成本往往表现为机会成本,使配送中心不能提供其他配送服务或者在其他配送服务上需要另外增加成本。

(3)配送工具。不同的配送工具,其成本高低不同,运输能力大小也不同。运输工具的选择,一方面,取决于所运货物的体积、重量及价值大小;另一方面,又取决于企业对所运货物的需求程度及工艺要求。因此选择运输工具既要保证客户的需求,又要力求配送成本最低。(www.daowen.com)

(4)配送货物的数量、重量。货物数量和重量的增加虽然会使配送作业量增大,但大批量的作业往往使配送效率提高。配送货物的数量和重量是配送企业获得折扣的理由,而单件、小批量的配送不仅不能体现配送的优势,而且由于单位固定成本较高,因此,其配送成本相对也会比较高。

4.配送货物自身的因素

配送货物自身的因素有:配送货物的价值;配送货物的密度;易碎性、易碎性的货物,在配送时对运输、包装、储存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然会增加成本;有些货物在配送过程中有特殊要求(如加热、制冷等),这些都会增加配送成本。

5.市场因素

(1)配送距离。运输成本是构成配送成本的主要内容,距离则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距离越远,也就意味着运输成本越高;同时,造成运输设备需要增加,送货员工需要增加。

(2)外部成本。配送经营时有时还需要使用到配送企业以外的资源,而外部资源的使用成本是企业无法控制的,特别是一些垄断性的外部资源,配送企业在使用的过程中都会增加额外的成本开支。

二、配送成本核算

配送成本核算是多环节的核算,是各配送环节或活动的集成。在实际核算时要明确计算范围及计算对象。为了将配送成本形成易于测量和控制的财务报告,常按功能、物流范围、支付形态进行计算。

配送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经营品种较多、管理完善的配送中心,然后,再把每个配送功能的费用汇总,就可得全部配送成本。

1.按功能计算配送成本

企业物流活动的基本环节大致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这些环节并不是在每条供应链中都能体现出来,但它们是物流行业整体运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在这些环节中产生的成本也是物流成本核算的必要组成部分。所以,根据物流功能环节的划分,来核算企业物流成本必然包括以下内容:仓储成本核算、运输成本核算、配送成本核算、物流包装成本核算、装卸搬运成本核算、流通加工成本核算、物流信息成本核算、其他物流成本核算。

2.按物流范围计算配送成本

组织的生产经营范围一般包括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退货、售后服务以及废弃物回收等。每个经营范围都有与之对应的物流成本,现实生活中企业可能只涉足这些生产经营范围的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但归根到底都离不开物流活动,对物流成本的核算也必不可少。物流范围的划分方法就是基于对整个生产一体化的过程产生的,它将生产环节的各个组成部分放在一起,在物流领域也就是物流供应链的体现,只有各个物流环节的完美配合才能达到整个供应链链条的总成本最低、效益最高。

3.按照支付形态计算配送成本

(1)材料费:是指因物料消耗而发生的费用,主要包括物资材料费、燃料费、消耗性工具、低值易耗品摊销及其他物料消耗费。

(2)人工费:是指对配送作业中消耗劳务所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福利以及职工教育培训费等。

(3)维护费:是指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车辆、搬运工具等固定资产的运转和维修保养所发生的费用,它主要包括维修保养费、折旧费、房产税、土地、租赁费用、保险费等。

(4)一般经费:是指相当于财务会计中的一般管理费,包括差旅费、会议费、交际费、邮电费、城建税、能源建设税及其他税款,还包括商品损耗费、事故处理费及其他杂费等。

(5)特别经费:是指采用不同于财务会计的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配送费用,主要包括按实际使用年限计算的折旧费和企业内利息等。

(6)对外委托费:是指向企业外支付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出入库装卸费、委托物流加工费。

(7)其他企业支付费用:是指在配送成本中还应该包括向其他企业支付的费用,如商品购进采用送货制时包含在购买价格中的运费,商品销售采用提货制时因客户自己取货而从销售价格中扣除的运费。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实际上本企业内并未发生配送活动,但却发生了相关费用,因此也应该把其作为配送成本计算在内。

三、配送成本控制

配送成本控制是指在配送过程中,对配送成本形成的各种因素,按照事先拟定的标准严格加以监督,发现偏差就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使配送过程中各项资源的消耗和费用开支被限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配送成本控制是企业在物流活动中根据物流成本标准,对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严格审核,发现运营过程中的浪费,进而采取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实现预定的物流成本目标。

进行配送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进行配送成本的控制。对于配送成本的控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加强配送的计划性

在配送活动中,临时配送、紧急配送或无计划的随时配送,都会大幅度增加配送成本,因为这些配送会降低车辆使用效率。为了加强配送的计划性,需要建立客户的配送计划申报制度。在实践中,应针对商品的特性,制定不同的配送计划和配送制度,如图5-3-1所示。

图5-3-1 不同的配送计划和配送制度

2.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

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可以有效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费用。确定配送路线的方法很多,既可以采用方案评价法进行定性分析,也可以采用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考虑以下条件:

(1)满足所有客户对商品品种、规格和数量的要求。

(2)满足所有客户对货物发到时间的要求。

(3)在交通管理部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送货。

(4)各配送路线的商品量不得超过车辆容积及载重量。

(5)在配送中心现有运力及可支配运力的范围之内配送。

3.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

各客户的需求情况不同,订货也就不同。一次配送的货物可能有多个品种,这些货物不仅包装形态、储运性质不一,而且密度差别较大。密度大的货物往往达到了车辆的载重量,但体积空余很大;密度小的货物虽然达到车辆的最大体积,但达不到载重量。实行轻重配装,既能使车辆满载,又能充分利用车辆的有效体积,大大降低运输费用。

4.量力而行,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

在配送活动中,分拣、配货要占全部劳动的60%,而且容易发生错误。如果在拣货、配货中运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应用条形码技术,就可以使拣货快速、准确,配货简单高效,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降低物流费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