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能工厂背景下的管理变革:探讨发展趋势

智能工厂背景下的管理变革:探讨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智能工厂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将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从而促进企业向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以及高度灵活性的组织模式发展。传统制造企业采用以ERP为代表的组织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日常的运营管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运营管理方式的变革。

智能工厂背景下的管理变革:探讨发展趋势

(1)管理变革的理论依据。

智能工厂的建设,促进了企业中组织和人连接关系的重构,为管理模式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平台,使得组织管理中不同层次的人有机会接触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信息,组织不再需要多层管理遵循等级上下传递信息。智能工厂背景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将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从而促进企业向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以及高度灵活性的组织模式发展。

第一,知识型员工真正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体,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呈现两极分化。智能工厂中,以工业大数据为支撑的智能设备、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系统等先进技术,将取代大部分的基层管理工作及操作作业,代替人工做出基础性标准化的操控指令,以及为上层决策者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从决策层面来说,业务活动决策集中化程度更高,决策者面临的问题范围进一步扩大,且类型多元、深度加大,管理者将向具备综合性、应急性决策的综合性人才发展。从执行层面来看,一线的常规作业逐渐无人化,取而代之的是设备或计算机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操作和维修;要求执行层级的员工具备快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线员工向技术型专家方向过渡。

第二,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平台,以纵向层级缩减及横向界面融合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架构是组织变革的趋势。传统企业管理中,由于信息的获取、分析及挖掘基本以人为主,管理者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智力、精力和时间有限,其有效管理幅度相对较小。因此,企业通过设置不同管理层次,来分析和过滤生产管理过程信息,以确保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处于有效范围内。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加,导致管理成本不断上升,上下层沟通难度和复杂性增加,企业管理效率不断下降。智能工厂中,组织业务将从“以人为主”到“以系统为主”的模式。通过智能支持系统的应用,取代人工完成数据采集存储挖掘、基础行政管理、基础技术管理、基础生产决策等基础性管理工作。通过对企业生产、管理过程数据的深度挖掘,实现企业所有高价值信息向高层决策者、供货商、经销商与合作伙伴等的定向推送,为高层管理者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决策支持。

(2)传统管理面临的挑战。

第一是对技术创新的挑战。军工企业的传统创新是被动型创新,而智能工厂建设背景下,对军工企业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动型创新成为趋势。主动型创新可以使军工企业根据技术发展和武器装备发展需求进行创新,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可以为军工企业实现先发优势。目前,如何实现主动型创新是智能工厂建设中亟待探索的问题。

第二是对运营效率的挑战。当今时代的竞争也是效率的竞争,企业运营效率低下,会使企业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库存成本等,导致企业失去竞争甚至生存优势。因此,军工企业要通过管理变革提升运营效率。(www.daowen.com)

第三是对企业文化的挑战。传统军工企业组织管理已经逐渐形成了非常固化的结构和“专业”的流程,包括完整的考核、行为规范等形成人们“习惯”的范式,而在智能工厂环境中,很多“四平八稳”的方式需要改变,强调等级、稳定的文化氛围需要调整,鼓励学习、创新的文化应该加强,团队应该具有快速应对变化、面临挑战时更为系统的问题解决能力。

(3)管理变革的主要内容。

第一,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智能工厂中,军工企业通过结合数字化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来实现智能制造,以提升装备质量和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成本。此外,通过产品乃至制造设备采集的大量数据,可用于故障诊断等,帮助改进设备或者生产流程,从而进一步地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第二,提高对人的因素的认识。人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外部人员,在互联网、云计算、数据分析、社交媒体等工具的帮助下,海量的可收集数据可以对其供需信息、行为特点等做出更准确的描述,使企业对其更加了解,从而开发出更受欢迎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企业内部员工来说,新时代的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对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组织惰性的存在,可能增加的工作量以及变化巨大的工作内容会让员工产生消极情绪,也会对员工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现顺利的转型升级。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领导应以身作则,降低文化阻力,并平衡传统制造和转型模式之间的资源,从而降低企业变革可能造成的效率下降的风险。

第三,采用智能管理模式。传统制造企业采用以ERP为代表的组织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日常的运营管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运营管理方式的变革。传统企业垂直化的组织结构可能不再适用于智能工厂的运营,数字化的发展使水平化组织结构成为主流,因其可以促进高效率地决策。比如,设备上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制造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率;产品上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产品状态的实时监测,并采集产品相关数据,帮助企业了解产品使用情况,进而对产品进行改进或优化。智能化的发展在改变制造模式的基础上,也改变了相应的服务模式,即驱动了智能化服务。智能化产品和服务需要相应的管理模式作为支撑,企业应采取智能化管理模式。智能化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不仅仅是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还包括企业运营流程以及企业外部的数据,通过智能化工具对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不断优化,提高运营效率。很多制造企业在这方面遇到了困难,一方面是缺少对应打通数据接口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缺少对智能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另外,智能化管理除了需要引入智能化技术之外,还需要对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大幅调整。总而言之,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制造新时代,技术和管理缺一不可,智能制造和智能管理应受到同等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