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系统中配送使物体在空间上发生了地理位置的转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称线路活动,也就是所说的“线”。线路活动和节点活动构成了整个物流活动的网络系统。中转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物流过程除了起始点和终端点以外还有其他的节点,其他节点称为中间节点。从前面的分析中得出,配送与运输功能在物流系统处于核心的地位,所以配送与运输的合理化,可以使整个物流系统更加合理、更加完善。

配送在物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物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物流信息是伴随物流活动发生或在物流活动以外发生的,信息畅通与否,对降低输送、包装、保管、装卸等物流费用关系极大,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处理信息系统,灵活利用有关物流信息,谋求物流各项职能圆满化和效率化。

(一)配送是物流系统构成的基础

物流系统是一个网络结构,这个结构由线和点组成。在这个系统中配送使物体在空间上发生了地理位置的转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称线路活动,也就是所说的“线”。其他物流活动称为节点活动,因为它们是在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内部进行,也就是所说的“点”。线路活动和节点活动构成了整个物流活动的网络系统。如果没有配送把这些节点活动连接起来,那么节点活动就是孤立的。以网络提供服务的产业有一种特殊的规模经济效应,即“网络经济效应”,物流中心的覆盖地域越广,用户越多,越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系统按照不同的配送方式可以分为直供物流系统网络和中转物流系统网络。

直供物流系统网络就是物流过程只有两个节点:起始点和终端点,中间无其他节点。起始点通常是生产企业;终端点通常是零售店或用户。货物从生产企业生产出来后只有到达用户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所以只有通过配送使其发生地理位置的转移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要,否则生产产品就失去了意义。

中转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物流过程除了起始点和终端点以外还有其他的节点,其他节点称为中间节点。这些中间节点通常指专业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他们把位于起始点的生产企业和位于终端点的用户连接起来,中间节点上的物流活动是由于线路活动而存在,由于线路活动的存在而发生,如果没有线路活动,中间节点没有物流客体,物流中心没有工作对象,那么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任何一个物流系统都必须考虑服务水平与成本这两项重要因素。直供物流似乎在服务和成本上看来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直接运送比由仓库送货至用户要慢。再者,通常用户的订购量一般较小,运送成本也较高。所以中转物流在这方面比直供物流更具优势,因为配送中心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由此可见,配送是构成物流系统的基础条件,没有这个条件,网络就不能构成,或者变得没有意义。

(二)配送是物流系统功能的核心

物流系统的主要功能有三种: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空间效用主要通过地理位置的转移来实现;时间效用主要通过仓储来实现;形质效用是指通过流通加工,改变物品的形状和性质,达到促进销售、方便运输和提高效用的目的。

空间效用通过运输和配送活动来完成。这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功能。在社会化大生产特别是专业化分工的条件下,商品的生产与消费的地理位置必然存在差距,消除差距的方法只有通过运输和配送解决。在经济全球化和物流全球化的今天,建设高速、畅通的对外物流系统,降低企业的对外贸易物流成本,打破区域经济的封闭式运动,参与国际循环是对物流系统的深层次要求,这样,对配送和运输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时间效用主要由仓储来完成,仓储虽是物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其功能有逐渐弱化的趋势。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的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生产、存储、销售的固定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生产方式,如海尔的准时制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不靠库存保证生产而是靠订单保证生产,即按照用户的订单即时进行生产,因为生产的最终目的是销售,所以生产应适应需求的变化。这样就减少了产品储存时间和库存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仓储的重要性。

第二,零库存的产生与发展。“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其含义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为零,即不保持库存。”也就是库存对象物的数量趋于或等于零还有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等于或趋于零。这也就是说,通过流通加工与配送将企业用户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按品种和数量及时送到用户手中,这使得库存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如海尔从1998年开始实施以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带动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加快了与用户零距离、产品零库存和零营运成本“三个零”目标的实现。业务流程再造使海尔在整合内外部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资源,目前,海尔物流、商流、制造系统等都已在全球范围内向社会化转变。

第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生产更具有计划性和准确性,更容易把握市场动向,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包括对仓储的需求。

形质效用由流通加工业务来实现,它随着运输、配送功能的增强而更加完善。经过流通加工的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不同要求,从而促进销售,但是这些加工需要有配送的紧密配合才有可能实现。(www.daowen.com)

(三)配送是物流合理化的关键

物流合理化是指各物流系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创造更多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以实现“有效率的系统”的活动原则。系统的效率是指一个系统的产出与投入之比。物流系统的产出是服务。产出的多少可以用服务水平高低来衡量与评价。物流系统的投入是为提高服务所消耗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体现为物流成本。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可以接受的物流水平,或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最高的服务水平,这样的系统都是“有效率的系统”。

从前面的分析中得出,配送与运输功能在物流系统处于核心的地位,所以配送与运输的合理化,可以使整个物流系统更加合理、更加完善。因此配送与运输的合理化是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所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点。

1.发展配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和流通费用

发展配送,通过引进现代物流管理技术,按照供应链理论,优化企业物流,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大大降低企业成本和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发展配送有利于商业经营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升级换代

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商业连锁经营特别是各类超市、便利店的出现,从根本上促进了零售业经营方式的升级换代,引导形成了新的消费理念。

3.配送中心的建立

可以有效推动连锁经营,脱离配送中心的支撑,就不能形成连锁经营体系。

4.配送体系的形成

变革了批发业、仓储业的传统经营方式的形成,使商业的流通环节发生变化,由过去的简单的进、销、存,向市场分析、合理运输路径、合理库存水平、计算机管理系统、完善的区域经营网络转换,使商品流转更加科学,仓储业也由原来仓储库存向管理电子化,分拣、加工、分装等智能化转变,提高仓储设施功能。

5.发展配送有利于提升和优化物流结构和产业结构

使运输业、仓储业获得增长的机会;同时与其相关的电信服务、代理业和客户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将成为第三产业的新增长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