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决云茯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措施

解决云茯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措施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解决云茯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一是政府要支持规范化种植企业流转林地,让企业有计划地间伐间种林木,利用砍伐留下大量的树蔸和枝干废料作菌柴。二是寻找云茯苓种植原料的替代品,推广代料栽培技术。

解决云茯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的措施

随着大力发展各地区种植云茯苓产业的热潮,虽云茯苓的产量会有所提高,但其种植产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菌种选育不规范、栽培技术不规范、加工技术不规范、规模化和规范化种植普及不足、产品开发不足、产业链条不完备、松林资源利用率低等。

1.严格菌种管理

茯苓菌种供应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具备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自行分离、制作、命名、出售菌种。二是有些具备资质的茯苓菌种生产企业,设备简陋,技术人员不足,环境条件差,菌种质量难以保证,导致部分苓农种植的茯苓产量、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针对菌种供应存在的问题,政府要支持和鼓励有资质的菌种生产企业更新制种设备,改造制种设施,改善制种环境,补充和培养技术人员,为广大苓农提供优质的茯苓栽培菌种。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苓农从有资质的生产企业购置菌种。

2.提高规范化种植规模

部分苓农缺乏规范化种植及加工意识,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提前采收,随意使用农药,擅自使用硫黄熏蒸增白,导致产区药材质量不稳定,影响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此,政府要鼓励加快土地流转,提倡规模化种植。制定奖补政策,发挥规模大的种植户和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苓户进行茯苓规范化种植和初加工,保证茯苓品牌的整体质量。

3.提高初加工机械化水平(www.daowen.com)

目前多数苓户仍沿用手工切、剪及日晒干燥的传统初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简陋,费时费力,污染严重。要加速切片机、剥皮机等茯苓初加工机械的研制,鼓励苓农购置加工机械,代替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方法,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4.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

目前云茯苓产业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短、附加值低,经常出现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极大地挫伤了苓农的生产积极性,影响整个云茯苓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应加快云茯苓产业园建设,培育、壮大种植地区龙头企业,充分利用优质地区云茯苓原料,开发更多的茯苓医药产品、保健品、食品和日用品,延长、扩展茯苓产业链,增加云茯苓产业的附加值。

5.鼓励山林流转,推广代料栽培技术

传统方法种植云茯苓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需要消耗大量松林资源,二是开荒挖窑导致水土流失,对山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为解决云茯苓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一是政府要支持规范化种植企业流转林地,让企业有计划地间伐间种林木,利用砍伐留下大量的树蔸和枝干废料作菌柴。二是寻找云茯苓种植原料的替代品,推广代料栽培技术。

目前的云茯苓生产主要以松树段木或其树蔸作栽培料,选择砂质土壤坡地作栽培场,使用新鲜菌核或人工培育的菌丝菌种作种源,进行人工栽培,生产每年要砍伐大量松树,直接对森林资源和生环境造成影响;而且现有栽培方式还需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并容易遭受不正常气候的影响,极大制约云茯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故在棚室内以代料方式栽培云茯苓取得一定成就,其成活率较高,虽然它的生物效率与传统椴木栽培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这种模式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如增加菌袋培养料,或采用3个菌袋,并呈“品”字形排列等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