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所有者权益核算的简介

所有者权益核算的简介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者权益的账面金额决定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资产和负债的净变动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额。此外,所有者权益还包括其他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录和汇总,并在资产负债表及其相关资料中做出列报和披露。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企业或单位就完成了所有者权益核算的一个基本循环。

所有者权益核算的简介

(一)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和内容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企业的性质不同,所有者权益有不一样的叫法,在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中经常被称为业主权益,在公司中又被称为股东权益。因为所有者权益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金额,所以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总是等于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净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是明确指出:所有者权益是一个主体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剩余资产收益权。这说明债权人对资产的索取权优先于股东,所以,债权是一种优先求偿权。与负债一样,所有者权益也是企业资源的来源。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就意味着企业资源的减少。

从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可以看出其具有的基本特点: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相对于负债而言,它对资产的索取权次于债权。所有者权益的账面金额决定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资产和负债的净变动就是所有者权益的变动额。所有者权益是企业长期资金的重要来源,所有者权益也是企业进行负债融资的基础,是对债权的支撑和保障。

从内容上考察,所有者权益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权益投资者直接投入的资金,主要是实收资本、投入资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和其他权益工具;二是各期利润的留存额,称为留存收益,具体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此外,所有者权益还包括其他资本公积和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是指资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是指企业根据其他会计准则规定未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指出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国际会计准则——财务报表的列报》在财务报表结构示例中具体列举了所有者权益的基本内容:股本、其他公积、留存收益和少数股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列举的所有者权益的内容是: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同时指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时,所有者权益中应当包括少数股东权益。二者在列举内容的归类和排序上略有不同,但整体构成内容一致。(www.daowen.com)

(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就是将一项交易或者事项作为所有者权益项目予以认定并进行列报的过程。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解决一项交易或者事项能否作为所有者权益予以认定、什么时间认定、认定在什么所有者权益科目和账户中记录、计入认定账户的借方还是贷方等问题。由于所有者权益是资产与负债相抵之后的净额,所以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直接影响着着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如前所述,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对已被确认的各个会计要素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使之转化为定量化会计数据或会计信息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对所有者权益进行直接计量,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金额,因此,资产和负债项目选定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决定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值得注意的是: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并不表明企业净资产的市场价值,两个价值由于标价思想和方式不同,往往存在较大的差异。

与所有者权益相关的交易或事项应该采用借贷记账法进行记录和汇总,并在资产负债表及其相关资料中做出列报和披露。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的项目一般按照各个项目的永久性顺序排列,在我国资产负债表中依次列示实收资本(或股本)、其他权益工具(包含符合条件的优先股和永续债)、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项目)、其他综合收益(包括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企业或单位就完成了所有者权益核算的一个基本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