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核算固定资产及处置收益?

如何核算固定资产及处置收益?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处置时,应该确认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或损失。“固定资产”账户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固定资产还需按照不同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累计折旧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其他未划归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如何核算固定资产及处置收益?

固定资产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属于生产资料,对于形成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十分重要;一般而言,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使用周期长,固定资产的专用性特点突出,在外部环境变化,企业战略调整,经营方向改变,市场需求波动的情形下,固定资产的转换成本和退出成本都很高,而且,固定资产常常长期地决定一个企业固定成本的水平,因此,固定资产购置的合理与否,配置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财务绩效和竞争能力。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

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具有三个重要特征:第一,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第二,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第三,固定资产是有形资产。可见,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投资的结果,是一项“资本资产”,一般而言,单项固定资产的价值都比较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在正常情况下,企业拥有固定资产的受益期较长,其价值随着使用逐步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成本或经营费用中。固定资产一般都具有实物形态,因而属于有形资产的范畴

固定资产在符合定义的基础上,需要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关于固定资产的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明确规定:固定资产应该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无论是外购固定资产,还是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其初始成本都包括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此项资产相关的支出,包括在固定资产购建过程中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借款费用支出记作当期费用。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后续计量时,应该考虑固定资产的折旧和固定资产的减值。固定资产处置时,应该确认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或损失。

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其安全,提高其使用效率,企业需要设置“固定资产”账户、“在建工程”账户、“累计折旧”账户和“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等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使用和处置业务。

“固定资产”账户核算企业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的增减变化和结余情况。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又称原值,就是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等无法取得原始价值的,可以按照重置成本计价,这里说的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重新购买或建造某项固定资产所需发生的全部支出。

“固定资产”账户的借方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该账户的贷方反映固定资产原值的减少;该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本企业期末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原值。固定资产还需按照不同的类别和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在建工程”账户反映处于正在建造和安装过程中,尚未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该账户借方反映在建工程账面价值的增加,贷方反映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从“在建工程”账户转入“固定资产”账户的价值,余额反映期末尚在建造、安装中在建工程的账面价值。

为了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或开展其他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固定资产的争产损耗,应该以折旧形式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和相关项目的费用。企业应该设置“累积折旧”账户核算本期所计提的折旧,以及因固定资产处置和出售而转出的累积折旧金额。累计折旧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账户。

当固定资产不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而是处于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处置状态;或者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该项固定资产应该终止确认。对于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用于出售或转让,且划归为持有待售类别的,在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中进行核算。其他未划归为持有待售资产的处于处置状态的固定资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固定资产清理”是一个资产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转让而又未划归为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以及因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固定资产净值,又称折余价值。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由于价值逐渐转移、资产发生消耗需要计提折旧,对同一项固定资产各期所计提的折旧需要不断累积,因此,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原始价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在没有减值的条件下,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固定资产价值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值,净值反映了固定资产实际占用资金的金额。如果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减值的,还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时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固定资产价值是原始价值扣除相应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后的净值。

“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借方反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清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清理费用、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以及结转的清理净收益;该账户的贷方反映清理过程中取得的价款、残料收入、赔偿收入,以及结转的清理净损失;该账户如果有期末借方余额表示尚未结转的清理损失,该账户如果有贷方余额表示尚未结转的清理收益。

下面举例说明固定资产获取和处置业务的会计核算

【例18】露营公司以68 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不需安装的设备,购买时支付的其他相关费用为2 000元,假定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3%,公司应作如下分录:

【例19】露营公司领用原材料20 000元,发生人工费5 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3 000元,自行建造一台加工设备。该设备建造完工、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公司为建造设备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应该先在“在建工程”账户中归集,等生产完工交付使用时再转入固定资产。公司生产该设备领用原材料和发生人工及其他费用时,应作如下分录:

建造完工、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时,应作如下分录:

【例20】露营公司处置轿车一辆,轿车原始价值为300 000元,累积已提折旧120 000元,处置时出售价格为100 000元,为处置这辆车子发生清理费用500元,该车未计提过减值准备。为全面反映处置这辆车子的经济业务,公司应作如下分录。

将固定资产净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时,分录为:

反映车子处置取得价款时,分录为:

反映清理费用时,分录为:

将处置车子的净损失80 500元转入“资产处置损益”时,分录为:

注意,上述处理适用于固定资产的正常出售或转让等处置业务。如果固定资产处于丧失使用功能的状态,对其进行正常报废处理,则应将固定资产清理形成的净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非流动资产报废”明细分类账户中。如果固定资产因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导致报废清理,则应将固定资产清理形成的进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非常损益”明细分类账户中。

(二)折旧的核算

固定资产发挥效用的时间较长,随着固定资产在企业经营中发挥作用,其价值不断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中,并通过销售得到补偿。因此,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除非已提足折旧尚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划归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1.折旧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对固定资产被消耗的价值进行转移计价的方式,是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金额进行系统分摊的方法。

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不仅要考虑资产的自然使用年限,还要考虑资产的经济寿命。所谓资产的经济寿命是指在考虑技术进步和资产更新条件下确定的合理使用年限,例如,有时固定资产从自然状态考察尚可使用,但从经济角度考察,由于出现更高生产效率的固定资产,使得继续使用原来的固定资产从事生产已经得不偿失,这样经济寿命就会短于自然寿命。具体而言,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应当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固定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自然或使用原因的损耗)和无形损耗(技术进步等原因导致的价值折损)、法律或者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能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具体而言,影响应计折旧额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或处置费用和处置收入。进一步看,影响固定资产各期折旧的主要因素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和企业所选择的折旧方法。

2.折旧方法

在理解了影响折旧的因素后,企业还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供选择的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企业择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后,应当按照既定的折旧方法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折旧法,是将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平均分摊的折旧方法。平均年限法下与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相关的几个公式为:

年折旧额除以12就是月折旧额,年折旧率除以12就是月折旧率。(www.daowen.com)

在已知折旧率的情况下,折旧额也可以用下面公式计算:

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率

【例21】露营公司采用平均年限法提取折旧,2018年1月1日购入一台价值为400 000元的车床,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20 000元,则

露营公司在平均年限法下各年的折旧计算如表3-7所示。

表3-7 平均年限法下的折旧计算表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按照固定资产预计完成的总工作量进行分摊的折旧计提方法。具体说,就是将应计折旧额这一折旧基数除以预计的总工作量(可能是总工作时数、总工作台班或总行驶里程等),就可以得出每单位工作量消耗的固定资产服务能力。用某一期间的实际工作量乘以上述单耗,就可以得出当期应计提的折旧费用。具体计算公式为:

某一期的折旧额=某一期的实际工作量×单位工作量的折旧额

【例22】沿用【例21】中露营公司的资料,假定该车床可以提供20 000小时的服务,从2018年至2022年每年车床的实际工作时数分别为3 000小时、5 000小时、5 000小时、4 000小时和3 000小时,用工作量法计算各年折旧时,单位工作量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在工作量法下各年的折旧计算如表3-8所示。

表3-8 工作量法下的折旧计算表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相比于平均年限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早期提取的折旧较多,后期提取的折旧较少,因而被称为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考虑到固定资产早期对生产经营的更多贡献和较少的维修费用,也考虑到技术进步对固定资产使用和价值变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以每期期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差额)乘以两倍直线折旧率,从而求得当期应计提折旧额的折旧分摊方法。直线折旧率就是平均年限法下不考虑残值时的折旧率。

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开始几年不考虑净残值对折旧的影响,最后两年将倒数第二年年初的折余价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在这两年中进行分摊,以确定折旧金额。

【例23】沿用【例21】中露营公司的资料,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各年折旧时,年折旧率为:×2×100%=40%。

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各年的折旧计算如表3-9所示。

表3-9 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的折旧计算表

续 表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指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作为折旧率进行折旧分摊的折旧计算方法。如果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n,在利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时各年的折旧率的确定公式为:

【例24】沿用【例21】中露营公司的资料,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折旧时,由于n等于5,所以

注意在年数总和法下计算各年的折旧时,应计折旧额从第一年起就需要扣除预计净残值。

在年数总和法下各年的折旧计算如表3-10所示。

表3-10 年数总和法下的折旧计算表

3.折旧核算业务举例

为了全面反映折旧的提取和转销业务,企业应设置“累计折旧”账户。“累计折旧”账户的贷方反映本期提取的折旧额和增加已计提过折旧的固定资产转入的折旧额;该账户借方反映减少固定资产相应转出的折旧额;期末贷方余额为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额。

【例25】用【例24】中的资料,露营公司2018年应计提的折旧额为126 667元,因为该车床用于生产,所以公司应作如下分录:

如果公司的固定资产用于企业行政管理,在计算出当年应计提的折旧后,公司应作如下分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