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挑战

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挑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们通常要求小孩养成良好的习惯。从人的健康和社会付出代价的角度看,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有助于保持人体健康和减少社会成本的习惯,坏的生活习惯就是无助于保持人体健康或者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的习惯。不幸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抑制很多本能的快乐。看到良好习惯形成中的巨大交易成本,许多人就喜欢率性而为,以至于还生活在一个与不良习惯不断斗争的社会中。

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挑战

人们通常要求小孩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习惯,就是在做同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采取同一种行为方式的极高频率。对同样事情采用同样行为的频率越高,这个习惯就越稳定。如同产品的标准化一样,对同样的事情采用不同的行为方式会造成大量的交易成本,行为的不可预期性和大量的计算成本。

美国管理学家泰勒对动时的研究,就是寻求最有效率的管理习惯和工作习惯。因为在工作中,最能节省体力、计算能力、时间和资源的习惯动作是最有效率的动作。所谓机械运动,就是按照固定的方式进行的运动,习惯就是行为方式的机械运动。在人的一生中,由于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就需要把那些反复出现的事情与固着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以便减少我们处理不确定性事情带来的恐慌和每次进行计算的费用。

当个人的资源非常有限、计算能力很脆弱时,习惯就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便后或者饭前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就是因为便后不洗手或者偶尔不洗手会造成不可预期的疾病传染,严重危害孩子及周围成人的健康。特别是在交往频繁的社会或者群体中,便后不洗手或者触摸可传染病菌的物体后不洗手就会极高地提高疾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在非典(SARS)和流行感冒肆虐的时候,这种传播疾病的风险更加大了。解决的办法,无外就是要求人们少接触,要在饭前或者便后洗手,或者在触摸可传染物体之后要经常洗手。

从人的健康和社会付出代价的角度看,好的生活习惯就是有助于保持人体健康和减少社会成本的习惯,坏的生活习惯就是无助于保持人体健康或者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的习惯。当一个群体很小且封闭孤立时,坏的生活习惯对整个社会的健康状况或者交易成本的影响不大。许多贫困落后的地区,就存在很多不讲生活习惯的人。当社会群体不断扩大或者社会的人口快速流动时,这种不讲卫生的习惯就对流动社会或者较大的群体产生极大的危害。当许多农民工进城打工且又不讲清洁卫生时,如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讲究卫生习惯的人就会在生活成本提高或者卫生健康受到威胁增大的情况下,发出反对农民工或者不讲究卫生习惯的呼声。在这个意义上,好的风俗习惯,如饭前饭后洗手、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对着人咳嗽等,都是良好的个人习惯在群体中不断扩散演化的结果。(www.daowen.com)

基于对卫生健康和交易成本大小不同的考虑,不同地区形成了社会交往的不同礼仪行为。例如,欧美人较少采取握手的方式,而更多地采取拥抱的方式,因为手上往往沾有各种触摸的细菌和不明就里的肮脏的东西。一旦环境污染严重时,衣服上或者脸上就沾满了空气中含有的细菌,这时,人们就要减少接触,点头之交就发展起来了。也就是说,社会礼仪行为是在习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成本最小化的交往行为。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经济学教授黄有光认为,所有的道德原则都是以快乐来衡量的。从习惯和社会礼仪的形成来看,这些规则并非是因为能带来快乐,而是因为能帮助个人或者人类更好的生存,即使这些习惯和社会礼仪曾经是带来痛苦的事情。道德更是以克服本能快乐为代价发展起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这样说:“只有傻瓜才是快乐的。”这就是在本能的意义上使用快乐一词,因为傻瓜或者没有任何认知能力的人根本不用考虑社会交往的规则,随心所欲而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作用,就是要人们认识到各种行为可能的危害后果,要减少使用甚至杜绝使用某些行为方式。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信息的有限性,人们是不知道许多行为的后果的,这只有从经验、学习和教育中不断获知。当一个人刚出生时,行为具有任意性或者任其自然性的一面。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逐步去掉许多带来危害行为的自然属性而不断增加这部分行为的社会属性。同时保留人性中那些有助于孩子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属性,不断克服那部分不利于孩子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属性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习惯的培养与发展。

从个人和群体的生存与发展角度考虑,最成功的人生就是那些不断接受良好习惯、不断养成健康生活的人生。不幸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抑制很多本能的快乐。看到良好习惯形成中的巨大交易成本,许多人就喜欢率性而为,以至于还生活在一个与不良习惯不断斗争的社会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