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公司治理评价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路径

基于公司治理评价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路径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立审计运用公司治理评价标准体系的目的在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因而注册会计师应着眼于与财务报表公允反映相关的公司治理,以确定公司治理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及其影响程度。通过评价该诚信度,估计治理层和管理层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四)实施其他审计程序在评价公司治理的基础上,依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论,计划并实施基本的审计程序,最终编写审计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评价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路径

(一)建立公司治理评价标准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公司治理概念以来,学术界积极地研究公司治理评价的技术分析。目前,已有众多的研究组织和咨询机构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可行的公司治理分析评价技术模型,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当前主要的评价标准有:标准普尔的公司治理评分系统、戴米洛公司的公司治理评级系统、里昂证券的公司治理评估体系、时代公司的良好声誉指数、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的南开治理指数和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的G指标等。注册会计师应利用现有的有关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根据独立审计需要加以借鉴性运用,形成适合独立审计需要的公司治理评价标准体系。独立审计运用公司治理评价标准体系的目的在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因而注册会计师应着眼于与财务报表公允反映相关的公司治理,以确定公司治理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及其影响程度。

(二)运用公司治理评价标准体系,实施公司治理评价

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运用公司治理评价标准体系,评价公司治理效果,最终评价公司剩余经营风险和公司治理层、管理层的诚信度等,从而评价相关受托经济责任的全面有效履行状况,以确定公司治理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公允反映及影响程度。公司治理评价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治理目标、分解治理环节、测试治理水平、评价治理水平以及报告治理水平。首先,根据被审计客户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情况,辨认组织治理环境,确认其治理目标;其次,根据治理要求,将治理目标分解到公司内部各委托代理环节,对整个治理框架中每一层次的基本要求予以明确;最后,比照各治理因素的最佳治理标准,判断公司治理现状,测试治理结构现状,寻找各治理环节中存在的重大缺陷即可操纵空间,从而确认治理水平,形成治理评价报告。治理评价报告作为审计的阶段性成果反馈给被审计客户,以帮助被审计客户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三)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为了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在评价公司治理时,应着眼于与财务报表公允反映相关的公司治理。根据公司治理评价,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时,应侧重于考虑以下方面:(www.daowen.com)

1.剩余经营风险。剩余经营风险代表公司治理没能实现预期经营目标的可能性,当存在较大的剩余经营风险时,公司管理层甚至治理层将存在较大的财务舞弊动机和压力,被审计单位将存在较大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诚信度。它可能源于治理层和管理层原有的诚信度,也可能由于公司治理本身存在重大缺陷,使得原本诚信的治理层和管理层丧失了诚信性。通过评价该诚信度,估计治理层和管理层发生财务舞弊的可能性。

3.公司治理对财务报表公允反映的直接促进性作用。公司治理形成的剩余经营风险可能导致管理层串通舞弊行为,从而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反映,此外公司治理本身具有直接促使财务报表公允反映的功能。在这里,注册会计师应评价在排除管理层串通舞弊的情况下,公司治理在多大程度上促使企业的财务报表公允地反映交易和事项,即考虑公司治理对财务报表公允反映的保证性作用。

(四)实施其他审计程序

在评价公司治理的基础上,依据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结论,计划并实施基本的审计程序,最终编写审计报告。公司治理评价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当审计人员根据已有的公司治理评价结论实施了审计程序后,可能发现原有的公司治理评价结论导致审计程序不足,此时注册会计师应依据新的公司治理评价结论补充实施相关的审计程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