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网络招聘市场的发展与前景

网络招聘市场的发展与前景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CNNIC的报告,目前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1.23亿。从历次CNNIC的统计报告看,网民获取求职招聘信息都占25%左右的份额。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网民快速增加,经济增长迅速,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就业压力增加,传统招聘方式落后等原因,都是促使网络招聘日益升温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网站的功能已经不仅仅限于网络招聘广告的发布及网络人才数据库的查询。

网络招聘市场的发展与前景

20世纪末,网络招聘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悄然兴起,短短几年间,网络招聘已与传统媒体招聘、人才交流会三足鼎立。

根据CNNIC的报告,目前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1.23亿。从历次CNNIC的统计报告看,网民获取求职招聘信息都占25%左右的份额。这说明网络招聘已是网民广泛采用的服务。

与此同时,就业压力推动着网络招聘行业快速发展。从有关统计看,去年大学毕业生413万,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加上495万毕业新生,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600万人。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网民快速增加,经济增长迅速,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就业压力增加,传统招聘方式落后等原因,都是促使网络招聘日益升温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和强大的就业需求,必然直接推动网络招聘行业的快速增长。

有专业人士指出:“网络招聘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动用最少人力,花最少的钱,找到最适合的人选。”

>>网络招聘的对象

1.高校毕业生

一个权威机构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方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40%左右的学生表示通过人才招聘会找工作;有29%左右的学生表示通过网络求职平台找工作;其余的表示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或中介机构等方式找工作。而实际上很多通过招聘会求职的学生同时也在网上发布自己的求职信息,进行多渠道求职准备,如果算上这部分学生,几乎有7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网络寻找过工作或投递过简历。

在求职毕业生的眼中,通过网络求职具有以下几个其他方式所不能及的优势。其一、信息量大且更新快。在国内大型的招聘网站里,可以随时查询数万条信息,而且信息更新速度很快。每天更新的职位都很多,关注招聘网站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用人单位的需求。其二、招聘网络平台功能强大,提高效率。通过招聘网站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到所需要的包括行业、职能、工作地点、工资等信息,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求职者的时间。其三、求职无地域限制。无地域限制无疑给求职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异地求职者,如果采取传统的求职方式,恐怕还得来回奔波于两个城市之间。而且对于一般院校学生亲临知名企业校园招聘会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如果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与其他求职者同等竞争的机会。其四、经济实惠。如果通过现场招聘会求职,求职者要花不少钱制作精美的简历,外加交通、通讯等费用,而这些在网络求职中都可免去。

另外,据调查,通过网络求职成功的比率在近一两年提高迅速,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网络求职者认为网络求职比较容易成功。

2.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招聘上,传统现场招聘会的一些弱势逐渐显露出来,在现场招聘会中就难以招到企业满意的人才。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范围太窄,现场招聘会一般是针对当地的人才进行招聘,没有通过网络在全国范围招聘的选择性大。第二,时间太仓促,在短时间内很难把握人才的真正水平,而如果通过网络,可以很清楚地了解求职者的水平,很方便地进行选才。

另外,这一群体的人员上网也很方便,也比较倾向于通过网络进行求职。

>>国内主要招聘网站(见表1-25)

表1-25 国内主要招聘网站

>>如何选择招聘网站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通过招聘网站进行招聘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会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如何在林林总总的招聘网站中选择合适的招聘网站呢?下面有几条标准可供参考:

1.信誉良好

信誉是招聘网站的生存之本。具有良好信誉的招聘网站会对应聘及招聘信息进行审批和筛选并及时删除那些过时的信息。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网站用户的招聘效率和效果。另外,有信誉的招聘网站不会任意夸大自己拥有的候选人才数量及网站访问量。有的小型招聘网站,或者是刚刚起步的招聘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随便在网上编造一些公司和招聘职位,这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企业要尽量避免选用这些信誉不好的招聘网站,否则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招聘效果,反而会破坏企业的形象。企业要严格审查招聘网站的信誉度。比如可以留意招聘单位的招聘时间和招聘岗位,然后再与该单位人事部门联系,了解招聘的具体情况。如果对方并不知道自己的招聘信息登录到了该招聘网站,或者招聘信息的招聘时间、岗位和人数被莫名地做了修改,则这家招聘网站很难具有良好的信誉。

2.功能强大且具有特色服务

现在大部分人才网站的功能都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差异化优势,但某些网站的一些个性化设置显得很有吸引力,如某些自动搜索功能(可以为客户刊登的职位自动搜索出符合职位要求的人才资料)、网上推荐人才服务等。另外,有些网站还能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包括提供与企业组织结构完全吻合的企业职位库管理系统,为企业人事部门提供最为方便的职位管理解决方案招聘广告自动投放管理系统等,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最多的资源及时发布职位信息。还有一些网站的功能已经不仅仅限于网络招聘广告的发布及网络人才数据库的查询。一些著名的网站已经推出了面向客户的网络化招聘管理系统,这种系统充分考虑客户的需要,譬如在网上收到应聘资料后,可以直接将合适的人才资料推荐给某个部门负责人审阅,这就可以有效地节省企业招聘人员的时间,提高招聘效率。(www.daowen.com)

3.优质的服务

目前国内招聘网站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很多招聘网站为此打起了服务战。在客户提出招聘需求时,好的招聘网站会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适用的招聘组合,帮助客户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果。当企业刊登的职位收到的简历数量较少,或者简历质量不高时,人才网站会有专门的客户服务人员帮助企业进行分析或者重新进行招聘定位,帮助企业能够尽快改善网上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好的招聘网站对企业的要求和咨询也会给予快速的反馈和跟踪服务,并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定期回访,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从而改进自己的服务。

4.网络招聘扩展服务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网络招聘这个新的招聘形式也会逐渐走向深入。比如在人才评测、薪酬顾问、培训、管理咨询等都可以通过在线方式进行,这种招聘扩展服务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

资料链接:网络招聘业快速发展 求职进入网络招聘时代

时下正是毕业大学生求职的高峰,当一些求职者不辞辛苦地奔波在一场场招聘会之间时,另一些人则把重点放到了招聘网站上。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招聘正成为与传统招聘方式分庭抗礼的一支力量。

网络招聘业快速发展

20世纪末,网络招聘才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悄然兴起,短短几年间,网络招聘已与传统媒体招聘、人才交流会三足鼎立。

根据CNNIC的报告,目前中国上网用户总人数已达1.23亿。从历次CNNIC的统计报告看,网民获取求职招聘信息都占25%左右的份额。这说明网络招聘已是网民广泛采用的服务。

与此同时,就业压力推动着网络招聘行业快速发展。从有关统计看,去年大学毕业生413万,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加上495万毕业新生,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网民快速增加,经济增长迅速,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就业压力增加,传统招聘方式落后等原因,都是促使网络招聘日益升温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快速增长的网民数量和强大的就业需求,必然直接推动网络招聘行业的快速增长。

网络招聘能否超越传统招聘

近年来,传统人才招聘的缺点,越来越受到求职者的批评。传统人才招聘一般采用人才交流会、相关媒体刊登招聘广告等,信息传播范围和时效有限,企业招聘成本高。中华英才网的调查显示,73%的受访者认为招聘会已不再是求职应聘的主要渠道。而网络招聘成本低、选择面广,招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受到了供需双方的欢迎。华夏基石人力资源专家彭剑锋表示:“效率低下是传统招聘会的最大痛楚。”一份来自iClick调研社区的数据显示,对招聘会认同感“比较满意”的人只有21%。

与传统招聘相比,网络招聘不断提高的成功率也是吸引求职者的重要原因。据中华英才网总裁张建国介绍,3月1日中华英才网启动“2007春季网络招聘会”,两周内有8万多名求职者投递了简历,这相当于好几个大型人才交流会的参会人数。该网站目前已累计使260万求职者成功就业,而这个数字是其注册用户的1/5,这个就业率比招聘会高了数十倍。

与传统招聘会相比,网络招聘的重要缺陷之一是网络招聘无法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直接沟通。对此张建国表示,实际上这一点目前对网络招聘来说已不是问题。通过招聘网站提供的“视频招聘”服务,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可以将自己的介绍放在一段视频中,方便彼此了解详细情况。

问题与前景

不少专家指出,在繁荣的背后,国内的网络招聘市场还不成熟,网络招聘市场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首先,创新不够。国内近2000个人才网站模式大同小异,网站同质化现象严重,且信息未细化,难以满足个性需要。其次,招聘市场地域分割严重,资源共享难以实现。第三,信息不对称,致使求职者与招聘企业对网络招聘的信任度不高。

业内人士认为,从未来一段时间看,网络招聘将面临的一个新趋势是,市场集中化程度将会提高,传统模式下的网络招聘企业将面临整合,专注细分和模式创新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的特点。

实际上,国内实力雄厚的招聘网站,近来都在细分和差异化上做文章,以便为用户提供更贴近需要的服务。张建国以中华英才网为例说,大学生毕业了,不想挤招聘会,可以参加“春季网络招聘会”;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可以去“伯乐谷”看专家的分析;想知道职业行情,可以看“就业指数”;想进一步发展,可以进入高级人才库。“目前这种服务在用户中的反馈非常好,这说明差异化、细致化、简易化将成为今后招聘网站的共同选择。”张建国说。

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说网络招聘取代传统招聘还为时过早,但随着中国互联网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招聘形式必然会更加普及,并推动整个国内网络招聘行业的大发展。

(网络信息:2007年03月29日21∶34中财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