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效产品成本核算程序设计

高效产品成本核算程序设计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该科目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各项在产品成本。在发生各项生产费用时,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

高效产品成本核算程序设计

一、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要确定将费用向谁进行归集,由谁负担该项费用。实际核算中通常以产品生产的品种、批别、步骤等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以产品的种类(如A产品)作为费用的归集对象。对大量大批生产的产品,一般应当以产品的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以产品生产批次(如订单)作为费用的归集对象。

以产品的生产步骤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就是以产品生产的过程作为费用的归集对象。如棉布的生产包括纺线、织布两个步骤,成本计算可以分别将这两个步骤作为费用的归集对象。

2.确定成本的计算期间

成本的计算期间,一般以月为计算单位,如品种法和分步法;也有以产品的生产周期为计算期的,如分批法

3.审核生产费用

对生产费用的审核,包括审核费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合理性;区分计入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等。

(1)审核费用的真实性,是指证明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日期、业务内容、数据是否真实、填制内容是否完整。

(2)审核费用的合法性,是指费用是否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是否履行了规定的财务程序,是否有贪污等违法行为。

(3)审核费用的合理性,是指费用是否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是否符合有关的计划和预算等。

(4)区分计入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是指采用配比原则区分哪些费用与产品生产有因果关系应计入产品成本,哪些费用与收入有因果关系而应计入当期损益。

4.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

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就是按照已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将计入成本的费用进行归集。在归集中如遇到几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耗用一种费用,则需分配。例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耗用A材料10吨,每吨500元。则这5000元材料就应采用合理的标准在甲、乙两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成本计算当中对于共同费用的分摊计算是非常多的,分摊得是否合理往往决定了成本计算的正确与否。要做到合理分摊,关键是找到适当的分摊标准。

5.计算期末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的成本

由于企业生产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在每个会计期末往往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所以应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发生的生产费用在期末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二、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企业一般应设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会计科目。

1.“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该科目用来核算工业企业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等直接费用以及分配转入的制造费用。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完工入库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该科目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各项在产品成本。(www.daowen.com)

2.“辅助生产成本”科目

“辅助生产成本”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核算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完成辅助生产而发生的一切耗费。该科目一般应按车间以及产品或劳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账内按照成本项目或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期末一般无余额。

3.“制造费用”科目

“制造费用”科目属于成本类科目,该科目用来核算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所发生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维修费,包括工资和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制造费用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除季节性生产或采用累计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的企业外,本科目月末应无余额。

知识链接

成本核算科目设置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规定,企业应设置“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在发生各项生产费用时,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属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直接记入“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属于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生产产品提供的费用,应在“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先行归集,月末根据受益对象再分配转入相关账户中去。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中归集,月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有关的产品成本。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在不违反会计法律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增加、合并等。例如,在大中型企业中,可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总分类科目。在小型企业中,如果业务比较简单,也可以将“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合并为“生产费用”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教材以后的叙述中,均以“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总分类核算,辅助生产车间均不设置“制造费用”科目。

三、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根据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计算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1.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要素费用,要根据其具体的发生地点和用途,编制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表,据以编制记账凭证,记入各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账户中。

2.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由于辅助生产车间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所以,辅助生产车间所发生的费用,应根据其提供的劳务数量、发生的费用和各部门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通过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方式分配。

3.分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

基本生产车间若生产多种产品,则应将归集于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的中金额,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该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当中通过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的方式进行分配。

4.核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通过上述步骤核算和分配之后,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费用,都集中于“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了。这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在产品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编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表”。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如图2-1所示。

图2-1 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