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结构调整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结构调整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有10个国家发生了动乱。这10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占全体阿拉伯国家人口总数的70%。伊朗战争危在旦夕,一旦石油供应中断,其后果不堪设想。能源结构失衡: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能源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图4-1列出了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消耗构成情况,2014年的能源消耗构成变化不大。法国核安全局3月15日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列为6级事故。此后,德国宣布关闭所有的核电站。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结构调整

下面列举了一些有关我国能源领域的事件,值得深思。

(1)油荒:2003年春季“非典疫情后出现首次油荒。2005年夏季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珠三角”出现油荒。2007年9月开始出现规模最大的一次油荒,范围遍及全国,时间长达3个月。2010年、2011年出现的油荒均发生在10月份前后,范围波及中国大部分地区。

(2)能源消耗总量超过美国:2011年6月BP发布的《BP世界能源统计2011》中,201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24.32亿吨标准油,超过美国(22.86亿吨标准油),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我国人均消耗能源比起美国还是不大,如果达到美国的人均水平,其结果将是恐怖的。如果我们都达到美国的石油消费水平,我国每年将要消耗石油39亿吨。2010年,世界石油产量为40.54亿吨,也就是说,这些石油只够中国人使用。

(3)对外依存度节节升高: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2007年为49%,2008年突破50%,2009年达到53%,2010年达到55%,2011年1至5月则升至55.2%,2014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接近60%了。

(4)石油产地烽火连天:1973年的阿拉伯石油禁运、1978—1979年的伊朗革命、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美国主导的两次伊拉克战争,总统萨达姆被杀。

进入21世纪后的10年来,国际政治无一不是围绕“石油”在展开,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起源于2010年12月的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首先发起动乱,从而拉开了“一场席卷阿拉伯国家的动乱”的序幕。

2011年1月,也门、埃及、摩洛哥、阿曼沙特阿拉伯相继发生动乱,其口号各不相同。多为“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真正的君主立宪、给什叶派真正的参政权利、要求领导人下台”。

2011年2月,巴林、利比亚动乱。

2011年3月,叙利亚动乱。

22个阿拉伯国家中,有10个国家发生了动乱。这10个国家的人口总数占全体阿拉伯国家人口总数的70%。所以说,这是一场席卷阿拉伯国家的动乱。

(5)进口地安全吗:伊朗是中国第三大石油原油进口来源国,占中国进口石油原油的25%;第一是沙特,占45%;第二则是安哥拉,占28%。另外,卡塔尔则在最近成为中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

伊朗战争危在旦夕,一旦石油供应中断,其后果不堪设想。

2012年新年伊始,中国的外交实际上是在围绕石油进行的。第一,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于1月10日访华,美国官员不讳言,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说服中国减少从伊朗进口石油;第二,紧接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三国进行正式访问,显然北京在伊朗制裁风险日渐增大之际出访,首要目标当然是要确保中国的能源供应。

2014年5月,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这份合同堪称“大单”。从2018年起,俄将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合同总价值高达4 000亿美元。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巴基斯坦,“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的中巴经济走廊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我国新疆喀什铁路将于2015年动工建设。它的建成又为我国开辟了一条能源近道。

因此,我们不可能即刻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但是也不能不准备着。更严重的石油危机向我们直面扑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油价猛涨和供应紧张,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也是一个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

此外,海上的石油之路也不安全。

(6)能源结构失衡: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能源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图4-1列出了201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消耗构成情况,2014年的能源消耗构成变化不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的经济发达国家都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的,作为补充能源的法国以核能为主,巴西以水电为主。以煤炭为主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发展中国家,如南非、中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和南非超过70%。“缺油多煤”是这些国家选择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方式的主要原因。

图4-1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能源消耗构成情况

因此,我们将面临的问题是日益严峻的碳排放问题。

(7)多晶硅产能过剩:如果你把“多晶硅产能过剩”这句话放在百度上搜索一下,会有成千上万条的消息和文章,无非是几个关键词,“两头在外(原料在外和市场在外)”“价格暴跌(2008年最高达到500美元/千克,2014年2.5美元/千克)”“技术在外(主要是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没有高端产品(连7N的多晶硅都生产不了,需要进口)”“高污染高排放”“美国、欧盟双反”……

(8)日本核电站泄漏,我们的核电站安全吗:日本东北部海域2011年3月11日发生9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物爆炸后泄漏,共有21万人紧急疏散到安全地带。美国专家甚至认为事故可能会上升至与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相同的“7级”。法国核安全局3月15日将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多个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列为6级事故。

此后,德国宣布关闭所有的核电站。(www.daowen.com)

被认为核利用技术最好的国家也出现了核泄漏,我国的核电站还安全吗?

(9)南海危机:据天天军事报道,越南占领我国南海岛屿最多为29个,菲律宾为7个,马来西亚为3个,印度尼西亚为2个,文莱为1个。在严峻的领土形势下,我国政府倡导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009年的资料显示,目前周边国家在南沙海域有1 824口油气井,发现油气田200余个,探明油气资源量约200亿吨油当量。其中在中国的传统疆界线有58个油田,48个气田,探明可采石油储量13.46亿吨,天然气储量3.53万亿方。2009年估计南沙海域产油6 340万吨,天然气730亿立方米。周边这些国家在疯狂掠夺我国油气资源可见一斑。连小小的一个菲律宾都敢在南海的黄岩岛叫板中国。

现实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深度思考国家能源问题,我国的能源已经陷于不安全的境地,把能源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已迫在眉睫

第一应该理顺我国现有能源的管理和监管体系。我国能源管理体系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集中的、统一的、协调的、高级别的能源管理机构,新能源电力、电网、传统能源间缺乏统一协调和集中规划

电价定价权和电站项目审批权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电力监管和电力业务许可证发放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简称电监会),而新能源规划和能源节能的政策、光伏电站特许项目招标则在能源局(发改委下的一个部门),电力的调度权却在国家电网。其实,国家电网已经改制成为了一个企业,没有政府职能了,但是电力调度的规划许可还放在国家电网的直属电力设计院

从中可以看出,能源系统权力分散,政出多门,缺少一个高级别的能够统调新能源、传统能源、电力和电网的能源部,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管理体制曾经历过多次重大改革。1980年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但两年后即被撤销。1988年组建能源部,1993年撤销,自此十多年间再没有一个统一的能源部门。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来看,中国应该将分散在各政府部门的能源管理职能集中起来,组建国家综合性能源管理机构——能源部,做出能源战略决策,制定相匹配的能源支持政策,促进强有力的能源市场体系和框架的形成,使能源管理的指挥系统更权威,指挥权更加高度统一。

面对世界能源变革,中国必须首先从上到下理顺能源管理监管体系,匹配权力和职能的关系,才能做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开发和利用各种新能源的阻力自然迎刃而解。

第二就是站在全新的起点上制定21世纪国家长期能源战略,像美国一样以法律的形式去颁布。21世纪的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能源结构?我们如何去面对新经济下的能源变革?在能源的利用上我们必须复制西方的能源发展道路吗?回答这些问题都需要一个统一的认识,然后才会有统一的行动。

工业革命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建造了以矿物能源为主的人类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其中19世纪以煤炭为动力的革命,造就了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称雄的世界;20世纪以油气为主的动力革命,造就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发展的奇迹。轮到我们创造奇迹的时候,由于人口超过了现在所有发达国家的总人口,因此,复制他们的发展道路是不现实的,目前发达国家全面围堵中国主要是鉴于能源结构可能会大大地失调而引发的无尽担忧。

为此,21世纪迫切需要以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革命造就全球下一代的能源体系,而信息革命所面临的最深刻挑战就是逆转目前的传统能源消耗方式,以清洁能源建造人类使用能源的创新体系。对于现实的中国来说,我们处在了和它们同一个起跑线上,这是我们的幸运。

这是一次痛苦的变革,按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科学时报社首席专家武建东的说法,我们必须翻过5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以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为人类的主力能源,这种能源系统以石油、煤炭为基础已在地球上维系了300年之久,而今则需要实现以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为主力能源。

第二座大山是以不平等的等级制为核心的国际能源分工体系,推翻这个不合理的分工体系,也是清除新兴国家经济发展路上的一座障碍

第三座大山是以金融体系来简单定价远期能源商品的能源霸权体系,如以美元定价的石油期货等的能源商品体系。

第四座大山是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互动的强制性的能源利益体系,这主要是指现有的单向运转的能源网络,包括电网、水网、气网等,而今后随着双向化的互动能源网络转型,能源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重新分配利益。

第五座大山是以使用矿物能源为乐的习惯定势和社会心理。据此,我们更需要正确认识奥巴马主导的能源变革。

2009年6月26日美国众议院以219票对212票,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这个法案从草案提出到在众院通过,只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速度惊人。

这个法案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设定了碳减排的目标,规定美国在202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到2050年减少83%,据此法案制定了详细的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体系。这就等于美国确定了与欧洲不同的2005年为基准减排年,由此改变了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框架的基准(欧洲原定的基准年是1990年)。借此美国正在把握全球气候和能源变革的体系架构图和时间表。以美国现在的国际攻势和压力,欧洲将最终同意美国将减排基准年推后到2005年。

新世纪能源变革的号角早已吹响,时不笔者待,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视角来制定我们的能源战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第三就是在战略的执行层面上要有明确的路线图和实施细则。我国每年都有节能减排目标,但是缺少法律层面的节能减排路线图,我们只是承诺,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如何推进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一是要推进绿色建筑,如果2050年前我们能够成功地将中国现存的550亿平方米的房屋改造为绿色建筑,将会创造世界能源变革史上的奇迹。二是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要解放思想,分布式发电要全面市场化。三是发展互动电网,国家电网要有创新的思路,走“大网”与“小网”的结合,把“小网”放开并全面市场化。四是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五是要发展太阳能技术。六是要发展电动交通技术,推进整个中国生产、交通体系的智能化、互动化和节能化。

从新能源来看,在一二十年内,我们应该以世界上最小的代价、最大的效率创建震撼世界的能源系统。要在充分利用我国优势能源上下功夫,化工产品最好以煤代油,尽量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在政策制定上全面征收以煤和石油为燃料的特别税,用来补贴非碳能源。而这个能源系统的更新将会拉动国家许多产业走向创新化,其所具备的巨大产业能力也可走向世界。

中国应该格外珍惜这个工业革命200年以来赐予我们的历史机遇!为此,我国应加快确定2020年能源变革的规划和2030年能源发展远景并作为国家长期能源战略而加以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