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是继亚当·斯密之后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2025年他出版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在此著作中,李嘉图系统地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1)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他指出,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中,绝对优势并非必要的条件,即使一个国家生产各种产品,其资源的投入都比另一个国家多,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该国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生产效率不同,因此该国仍然存在着比较优势,相对而言仍然具有比较强的部门,而另一个国家各个部门的生产都具有优势,但是,相互之间也可以比较,相对而言,有的部门所具有的优势更胜一筹,也存在着比较优势。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为决定国际贸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2)比较优势理论的例证说明
李嘉图仍沿用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
葡萄牙生产毛呢的成本是英国的90%(即90/100),葡萄牙生产酒的成本是英国的66.6%(即80/120),葡萄牙无论是生产毛呢还是生产酒,其生产成本都处于绝对优势,但相比较而言,葡萄牙应“两优择其重”,放弃生产成本比英国优势较少的毛呢,专门生产酒,如表1-4所示。(https://www.daowen.com)
英国生产毛呢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1倍(即100/90),而生产酒的成本是葡萄牙的1.5倍(即120/80),英国无论生产毛呢还是生产酒,其生产成本均处于劣势,但相比较而言,英国应“两劣取其轻”,放弃生产成本比葡萄牙劣势较多的酒,专门生产毛呢。
这样,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酒,然后两国开展国际贸易,进行交换,其结果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表1-4 国际交换的情况
(3)比较优势理论评述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更具有普遍的意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各国的产业结构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国际贸易的方向和格局发生变化。虽然比较优势理论比绝对优势理论前进了一大步,但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①虽然解释了劳动生产率差异引起国际贸易,但没有进一步解释造成各国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②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与现实有很大出入。现实中,恐怕难以找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完全国际化生产。一般来说各国大都会生产一些与进口商品相替代的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