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规划风险应对策略

规划风险应对策略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知识点一 规划风险应对是针对项目目标,制订提高机会、降低威胁的方案和措施的过程。解读 风险应对措施需要全体相关方的同意,一个风险只能由一人为主负责。解读 弹回计划是针对一个风险所制订的备用应对计划,以便在主应对计划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使用。解读 消极风险接受策略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不对风险采取任何规避、减轻或转移的措施。解读 采用风险开拓策略的目的就是让积极风险一定发生,即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等于1。

规划风险应对策略

知识点一 规划风险应对是针对项目目标,制订提高机会、降低威胁的方案和措施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根据风险的优先级来制订应对措施,并把风险应对所需的资源和活动加进项目预算、进度计划和项目管理计划中。规划风险应对过程的输入: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登记册。工具与技术:消极风险或威胁的应对策略、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应对策略、应急应对策略、专家判断。输出:项目管理计划更新、项目文件更新。在实施定量风险分析(如已使用)之后开展规划风险应对过程。(《PMBOK®指南》第342~343页,该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见《PMBOK®指南》第342页图11-18,该过程的数据流向图见《PMBOK®指南》第342页图11-19。)

解读 规划风险应对就是对已识别并经过分析之后的风险制订风险应对措施。风险应对措施既包括风险发生前的预防措施,也包括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知识点二 风险应对措施必须与风险的重要性相匹配,能经济有效地应对挑战,在当前项目背景下现实可行,能获得全体相关方的同意,并由一名责任人来具体负责。(《PMBOK®指南》第343页)

解读 风险应对措施需要全体相关方的同意,一个风险只能由一人为主负责。

知识点三 应该为每个风险选择最可能有效的策略或策略组合。然后,应制订具体行动去实施该策略,包括主要策略和备用策略。可以制订弹回计划,以便在所选策略无效或发生已接受的风险时加以实施。还应该对次生风险进行审查。次生风险是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直接结果。(《PMBOK®指南》第343页)

解读 弹回计划是针对一个风险所制订的备用应对计划,以便在主应对计划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使用。次生风险是由于对已识别的风险实施应对措施从而引发的新风险,次生风险也被称为再生风险、二次风险。残留风险是指在采取风险应对措施后仍然存在的风险,残留风险也被称为残余风险。

知识点四 通常用规避、转移、减轻这三种策略来应对威胁或可能给项目目标带来消极影响的风险。此外还有第四种策略,即接受,既可用来应对消极风险或威胁,也可用来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规避和减轻策略通常用于高影响的严重风险,而转移和接受则适用于低影响的不太严重威胁。积极风险和机会的应对策略也有四种:开拓、分享、提高和接受,前三种策略是专为对项目目标有潜在积极影响的风险而设计的。(《PMBOK®指南》第344~345页)

解读 应对消极风险或威胁有四种常用策略:规避、转移、减轻和接受。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有四种常用策略:开拓、分享、提高和接受。接受策略既可用来应对消极风险或威胁,也可用来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需要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对项目总体目标的影响灵活选择不同的策略。

知识点五 风险规避是指项目团队采取行动来消除威胁,或保护项目免受风险影响的风险应对策略。(《PMBOK®指南》第344页)

解读 采用风险规避策略的目的就是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等于零(风险不发生),或让风险产生的后果等于零(风险即使发生,也不会对项目造成损失)。

知识点六 风险转移是指项目团队把威胁造成的影响连同应对责任一起转移给第三方的风险应对策略。转移风险是把风险管理责任简单地推给另一方,而并非消除风险。转移并不是把风险推给后续的项目,也不是未经他人知晓或同意就把风险推给他人。采用转移的策略,几乎总是需要向风险承担者支付风险费用。风险转移策略对处理风险的财务后果最有效。风险转移可采用多种工具,包括保险、履约保函、担保书和保证书等。可以利用合同或协议把某些具体风险转移给另一方。在许多情况下,成本补偿合同可把成本风险转移给买方,而总价合同可把风险转移给卖方。(《PMBOK®指南》第344页)

解读 风险转移策略不会改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风险产生的后果(I),它是简单地把风险造成的影响和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因此,转移风险的一方需要为此向风险被转移的一方支付一定的代价(如保险费等)。

知识点七 风险减轻是指项目团队采取行动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造成的影响的风险应对策略。提前采取行动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或可能给项目造成的影响,比风险发生后再设法补救,往往会更加有效。(《PMBOK®指南》第345页)

解读 风险减轻策略就是设法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或减轻风险产生的后果对项目的影响(I)。(www.daowen.com)

知识点八 风险接受是指项目团队决定接受风险的存在,而不采取任何措施(除非风险真的发生)的风险应对策略。这一策略在不可能用其他方法时使用,或者其他方法不具备经济有效性时使用。风险接受策略可以是被动或主动的。被动地接受风险,只需记录本策略,无需任何其他行动,待风险发生时再由项目团队处理。最常见的主动接受策略是建立应急储备,即安排一定的时间、资金或资源来应对风险。(《PMBOK®指南》第345页)

解读 消极风险接受策略是指在风险发生之前不对风险采取任何规避、减轻或转移的措施。消极风险接受策略只针对如下两种类型的风险使用:①无法对它们实施主动管理;②管理这些风险所需要花费的代价大于等于风险一旦发生对项目造成的损失。应对消极风险的接受策略分为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主动接受是指事先想好了应对预案或准备了应急储备,风险一旦发生就用应对预案或应急储备来处理;被动接受是指事先既没有想好应对预案也没有准备应急储备,一旦风险真的发生,就要临时想办法来处理。

知识点九 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开拓策略旨在消除与某个特定积极风险相关的不确定性,确保机会肯定出现。如果组织想要确保机会得以实现,就可以对具有积极影响的风险采取本策略。(《PMBOK®指南》第345页)

解读 采用风险开拓策略的目的就是让积极风险一定发生,即让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等于1。

知识点十 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提高策略旨在提高机会的发生概率和/或积极影响。识别那些会影响积极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并使这些因素最大化。(《PMBOK®指南》第346页)

解读 风险提高策略就是设法提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或增大风险对项目产生的积极影响(I)。

知识点十一 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分享策略是把应对机会的部分或全部责任分配给最能为项目利益抓住该机会的第三方。(《PMBOK®指南》第346页)

解读 风险分享策略就是和第三方一起或通过第三方来提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或增大风险对项目产生的积极影响(I)。当机会发生后,和第三方共享利益。分享策略和提高策略的区别:提高策略是只靠组织自身的能力来提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或增大风险对项目产生的积极影响,而分享策略是依赖第三方一起来提高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或增大风险对项目产生的积极影响。

知识点十二 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接受策略是指当机会发生时乐于利用但不主动追求机会。(《PMBOK®指南》第346页)

解读 应对积极风险或机会的接受策略只有被动接受,没有主动接受。

知识点十三 应急应对策略可以针对某些特定事件,专门设计一些应对措施。对于有些风险,项目团队可以制订应急应对策略,即只有在某些条件发生时才能实施的应对计划。如果确信风险的发生会有充分的预警信号,就应该制订应急应对策略。采用应急应对策略制订的风险应对方案,通常称为应急计划或弹回计划,其中包括已识别的,用于启动计划的触发事件。(《PMBOK®指南》第346页)

解读 应急计划是事先制订的风险应对计划,针对已知的未知风险。如在需要时,乘务员通知乘客开启飞机紧急舱门装置(但在一般情况下,乘客是不能随意触碰该装置的)就属于应急应对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