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改善居住环境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改善居住环境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方向,以县域为单元,科学编制镇村体系规划,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镇所在地、中心村、产业发展聚集区集中。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选择整治和建设模式,稳步建设中心村,改造提升保留村,保护开发特色村。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改善居住环境

1.优化乡村空间布局。按照城乡融合发展方向,以县域为单元科学编制镇村体系规划,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镇所在地、中心村、产业发展聚集区集中。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分类施策、循序渐进,因地制宜选择整治和建设模式,稳步建设中心村,改造提升保留村,保护开发特色村。组织编制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同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现代产业园区和乡村生态功能区建设。

2.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施垃圾治理专项行动,整县域推广PPP垃圾处理模式,建立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和转运体系,采取卫生填埋、焚烧发电、裂解气化、磁化降解、高温堆肥等适宜方式进行垃圾终端处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因地制宜推广水冲式、三格化粪池式、双瓮式等厕所,加快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鼓励人口密集、污水排放量较大的村庄采用集中式处理,城镇近郊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的村庄采用分散式处理。大力开展村街硬化、村庄绿化、街巷亮化,保护古树名木。有序开展农村散煤治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取暖。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加大成品油消费税转移支付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力度,2018年新改建农村公路5500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9%。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小康电示范县农网建设。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2018年实现行政村全部通光纤宽带,4G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加快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www.daowen.com)

4.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适当提高政府补助标准、个人缴费和受益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