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农村社会发展不充分短板,在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改善吉林乡村振兴环境条件。深入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家庭宽带用户基本实现20Mbps以上的接入服务。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开展具有吉林乡土气息、东北韵味的乡村民居建筑示范。

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水平

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补齐农村社会发展不充分短板,在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上取得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效,改善吉林乡村振兴环境条件。

22.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突出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危房改造、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引领、督导考评激励等手段,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5000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80%。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70%~80%,水质达标率整体有较大提高,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同步推进工程建后管护工作。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018年,完成农村剩余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三类重点人群及其他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2.8万户,完成现有全省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继续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施小康用电示范县建设、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光伏扶贫接网等重点工程建设,到2020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8%,居民综合电压合格率99.45%。深入实施“宽带吉林”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家庭宽带用户基本实现20Mbps以上的接入服务。

23.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2018年全面消除薄弱学校。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到2022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每个县(市)办好1所县级职教中心(职业学校)。(www.daowen.com)

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保持在75%以上,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合理调整缴费标准,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推进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完善低保对象认定办法,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保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国家扶贫标准。建立健全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制度,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残疾人康复和供养托养设施建设,到2020年,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70%以上。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治,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治,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硬件设备条件,加强农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

24.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饮用水保护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实施生活垃圾整治行动,到2020年,全省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探索建立生活垃圾清理和环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城镇公共场所、集贸市场、乡镇所在地、旅游景区、公路沿线加油站等场所清洁型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0%。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行动,鼓励支持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基本实现生活污水有效处理。强化新建农房规划管控,加强“空心村”服务管理和改造。培育建设特色小镇,开展具有吉林乡土气息、东北韵味的乡村民居建筑示范。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到2022年,创建美丽宜居行政村500个,美丽庭院、干净人家10万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