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炼染业:为纺织业注入新活力

炼染业:为纺织业注入新活力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纺织业并行者为炼染业。唐代炼染之作有六,即青、绛、黄、白、皂、紫。染料与棉之应用,促成纺织业空前改进,实为本期经济最有价值之贡献。初为一重染,唐玄宗时又发明五彩染印。此外复有一种“绞染”法,以丝线绞结布帛为纹彩,而浸以染汁后,解除丝线,使被括约之部分免浸染而成斑纹,即后之“绞染”。意大利半岛海岸贝丘累累,史家推定为当时染色工厂区,我国辽东半岛海岸亦有此遗迹。

炼染业:为纺织业注入新活力

与纺织业并行者为炼染业。考染色记载始于殷周之际,染之始古以皂(古作草),即栎实。《说文解字·木部》“染”下云:以缯染为色。徐楷系传引裴光远曰从木,木者所以染,栀茜之属也,从九,九者染之数也。一入为,再入为赪,三入为,四入为朱,五入为,六入为玄,七入为缁,故染之数,极之于九也。木所以染者。《周礼·天官》有染人,掌染事,凡染用草木者,谓之草染,祭服所不用。祭服玄,染必以石,谓之石染,染玄者以朱涅,朱者丹石,涅者矾石也。草染最著者曰栀,《说文解字》:木实,可染,乃常绿灌木,果实为黄色染料。次曰茜,亦作蒨,《说文解字》:茜,茅蒐也,可以染绛,乃多年生蔓草,叶心脏形,有长柄方茎,逆棘根色黄赤,可充红色染料。三曰蓝,《说文解字》:蓝,染青草也,蓼科一年生草木,叶制染料,俗名靛官。四曰栎,《说文解字·艸部》“草”下云:草斗,栎实也。曰壳斗,一曰皂斗,可染皂。《曲礼》有土、金、石、木、兽、草六工,草即草斗。唐代炼染之作有六,即青、绛、黄、白、皂、紫(《唐六典·卷二十二》)。其染料多属草木、矿石,草木之中有以花、叶,有以茎、实,有以根、皮(《唐六典·卷二十二》)。同时复用矿物颜料,有代赭、矾、石墨、熟青、熟绿、朱砂、葫粉、黄矾、绛矾、燕脂、白石脂等,而铅华(碱性碳酸铅,为汉魏以来道士炼丹发明)之用亦广,大抵丹出武陵(湖南常德),朱砂出磨崖(福建建阳),熟青出越隽(四川西昌),黄丹出蜀郡,石绿出武昌,葫粉出始兴(广东曲江),紫矿出南海,雄黄来自林邑昆仑(马来)。染料与棉之应用,促成纺织业空前改进,实为本期经济最有价值之贡献。

六朝陈、梁之际,中国流行一种印染法,即于薄板上雕空花,平置布帛之上,注以染汁,移去其版则花纹显出。初为一重染,唐玄宗时又发明五彩染印。此外复有一种“绞染”法,以丝线绞结布帛为纹彩,而浸以染汁后,解除丝线,使被括约之部分免浸染而成斑纹,即后之“绞染”。又有“蜡染”之法,先用蜡绘花于布,然后加染,既染,去蜡而花显。此法后传至日本贵州花苗今尚存其制(《贵州通志》)。

考染料事业之演进,各国互有同异,就染料言:动物染如古代紫,纪元前二千年,腓尼基人所用之太尔紫(tyrian purple)为巨贝之分泌液。意大利半岛海岸贝丘累累,史家推定为当时染色工厂区,我国辽东半岛海岸亦有此遗迹。德化学家化验结果,谓古代紫即二溴化靛。又如红淀虫产于印度,为榕树与无花果树所繁殖,洋红虫产于欧洲,胭脂虫产于中美及南美。植物染料如靛青为蓝色染料,印度南美均产之,茜草为红色染料,产于土耳其,故亦称土耳其红。(www.daowen.com)

且因所用媒染剂不同,故同一染料所染呈之颜色亦异,通常所用媒染剂为矾、锡、铅、铜、盐等,中国古代亦多有知其用途者。又中国染炼术,时并传入日本(当日本推古天皇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