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水塘建设专家为农田水利注入新活力

水塘建设专家为农田水利注入新活力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工程初步设计过程中,俞成乾同志提供了一系列技术资料。此后不久,县引大建管处杨学礼处长和焦、王等人对田君兰和满天位的水塘做了第二次考察,并对保家窑村郝宏伟的水塘也做了现场考察。7月,县上确定由县引大建管处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该项工程的实施。2009~2011年,永登县引大秦王川灌区水塘调蓄工程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又建成水塘765座,总容量达到244.71万立方米。

水塘建设专家为农田水利注入新活力

砂坑改塘

2007年,从永登县引大灌区田间工程建设管理处(县引大建管处)将废弃的砂坑改建小型调蓄水塘工程列入主要工作议程,到2011年底共建成水塘1176座,总容量达到360.56万立方米,为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引大入秦工程建成通水以来,灌区的农业、生态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灌区群众不断调整种植结构,兴建日光温室,种植蔬菜、花卉、药材等高效经济作物,而这些经济作物必须按其生长需要适时灌水,但引大工程是季节性供水,严重制约着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兰州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俞成乾为突破引大灌区供水“瓶颈”,实现季节性供水向常年供水的转变、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和现代化农业进行了科学实验和不懈的努力。

2003年5月,俞成乾从新疆建设兵团引进了获得5项专利的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技术,在秦川镇六墩村杨国义的承包地进行了节水灌溉与蔬菜种植试验,建立了“地边水窖蓄水+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补充灌溉技术模式,基本解决了试验区种植蔬菜的供水问题。直播一茬蔬菜亩产值达1600元,年产值是粮食作物的4倍。2004年,他主持在永登县中川镇、秦川镇和皋兰县西岔镇安排了5个示范点,示范种植蔬菜70亩,并进行了20多个蔬菜品种的种植试验,进一步完善节水补灌技术模式,按照建地边水窖蓄水+节水灌溉的模式进行蔬菜作物的补充灌溉。当年建成170个地边水窖,可以满足小范围种植蔬菜的用水需求。

但是,由于挖窖费工费时,而且窖的蓄水量较小(一般不大于20立方米),蔬菜种植难以大面积连片推广。俞成乾又开始探讨较大容量蓄水的问题,他查阅了大量国内外蓄水工程建设的文献资料,决定应用防渗材料进行砂坑改建水塘的试验。2005年6月,他与秦川镇振兴村田君兰、胜利村满天位商定,利用这两家地边的砂坑进行改建水塘试验。他们将废弃的砂坑进行整形,通过工程措施做好防渗处理后改建成蓄水塘。在市水务局的支持下,市农机推广站提供复合土工膜等材料,农户投工投劳。2005年10月,砂坑改建水塘工程完工并成功蓄水,田君兰的水塘蓄水量4000立方米,满天位的水塘蓄水量2000立方米,经过半年观测确定无渗漏。2006年8月,他又在秦川镇保家窑村郝宏伟的农场和元西村罗俊国的地边分别建成容量8000立方米和1000立方米水塘两座,10月完成蓄水。

砂坑改建水塘的试验成功,为引大灌区供水结构改变开辟了新路。俞成乾提出了将引大灌区建成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的建议,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2007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陆浩同志到满天位的水塘实地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该技术的应用“既治理了砂坑,改善了环境,又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www.daowen.com)

防渗处理

由俞成乾主持的“引大灌区经济作物膜下自压软管微孔灌及配套机械化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项目”于2007年通过省科技厅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项目于2008年获兰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7年,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安排下,县引大建管处开始了砂坑改建水塘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春节刚过,就安排焦瑞祖和王占朝考察已建成的水塘。焦、王先后察看了田君兰和满天位的水塘,对水塘的形状、边坡、进水方式、取水办法、防渗材料土工膜的材质、铺设、粘接技术、水塘安全保护措施等技术问题做了详细的了解,并和几位老农就砂坑改建水塘的作用、建水塘农民的承受能力、利用水塘蓄水种植水果蔬菜的效益、农民对砂坑改建水塘的需求等事项进行座谈,为砂坑改建水塘工程的启动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在工程初步设计过程中,俞成乾同志提供了一系列技术资料。此后不久,县引大建管处杨学礼处长和焦、王等人对田君兰和满天位的水塘做了第二次考察,并对保家窑村郝宏伟的水塘也做了现场考察。3、4月份,县引大建管处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秦王川灌区范围内的全部砂坑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将砂坑形状、位置、大小做了详细的丈量登记,并结合砂坑分布状况,拟定了水塘调蓄工程实施方案。同时配合设计部门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项目实施方案。7月,县上确定由县引大建管处作为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该项工程的实施。在省市水利部门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7~2008年,秦王川灌区的中川、秦川、上川三镇共建水塘411座,容量达到115.85万立方米。2009~2011年,永登县引大秦王川灌区水塘调蓄工程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点县建设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又建成水塘765座,总容量达到244.71万立方米。

俞成乾主持完成的“引大灌区小型水利调蓄节水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项目”于2012年3月获得兰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焦瑞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