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瓷器发展史及代表作品介绍

瓷器发展史及代表作品介绍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文解字》释瓷为瓦器,盖汉代之瓷不过敷釉施绘之陶,亦可视为原始之瓷。至唐始有为越瓷。武德四年,江西霍仲初制瓷器,色白质薄,莹澈如玉,时称霍器,为后代景德镇名瓷之滥觞。杜、李咏瓷亦多神来之笔。鼎州瓷碗次于越瓷,婺瓷次于鼎瓷,岳瓷次于婺瓷。南昌镇之瓷,陶氏烧造,载入关中称为假玉器,名闻天下。

瓷器发展史及代表作品介绍

瓷乃由富有黏性之冲积土抟塑成器,敷釉烧制而成,瓷窑之设备与构造视制陶为复杂,其所用之模型、工具、绘事与设色等艺事,亦多所改进,因而造成一代之新风尚。瓷之始作,远弗深考,汉代文献已有绿瓷之记载(邹阳《酒赋》云:绿瓷是启)。《说文解字》释瓷为瓦器,盖汉代之瓷不过敷釉施绘之陶,亦可视为原始之瓷。考汉代陶瓷,今日出土者如博山炉,表面发现如贝、如珠、如银之光泽,有施用釉药之痕迹,其色有绿有白(大村西崖著《中国美术史·第七章》),历经魏晋南北朝,在泥质、形式、花纹、结构、颜色、火工各方面代有改良。晋文云: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杜毓《荈赋》)。隋大业中,江西新平(即宋之景德镇)陶工作狮、象大兽二座,奉于显仁宫(《南窑笔记》)。至唐始有为越瓷。武德四年,江西霍仲初制瓷器,色白质薄,莹澈如玉,时称霍器,为后代景德镇名瓷之滥觞。

中唐饮茶之风渐炽,而代宗时,因整理钱币,禁止用铜铸器物(大历七年令),故瓷器之需用日多。当时重要制瓷区域有邢州(河北邢台县)、越州(今浙江绍兴县)、鼎州(今湖南常德县)、婺州(今浙江金华县)、岳州(今湖南岳阳县)、寿州(今安徽霍丘县)、洪州(今江西南昌)、江州(今江西九江)、巨鹿、随州等处,而以邢、越二州所产为著。陆龟蒙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秘色越器》)。孟郊诗云:越瓯荷叶空。足征其工丽。杜、李咏瓷亦多神来之笔。关于唐代瓷品之优劣,陆羽《茶经》曾加以品评云: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鼎州瓷碗次于越瓷,婺瓷次于鼎瓷,岳瓷次于婺瓷。南昌镇之瓷,陶氏烧造,载入关中称为假玉器,名闻天下。《云仙杂记》引《开元天宝遗事》云:内库有青瓷酒杯,纹如乱丝,其薄如纸,以酒注之,温温然。有气相吹,如沸汤,名自暖杯。其器之巧如此。(www.daowen.com)

就著者在成都华西大学博物馆自四川邛崃所得之唐代陶器二十二种观察,其釉陶有灰、褐、黄、绿、蓝、紫等色,深浅有序,花纹、图案、形式颇多奇特,而以三色陶为其时代特征。邛窑烧制过程颇为繁复,器物成列置圆筒承烧器内,顶间有隔离器,具三足或五足。承烧器在窑中烧时,更番上下移动,以平火势,其周围有孔,以资空气流通。一部陶器须经二次入窑,一次涂粉,二次上釉,陶器硬度通常为四,器物绘饰花卉图样或刻奔走动物凤凰、飞行天使、人像等(见成都华西大学博物馆1945年英文出版《四川陶器概说》An Introduction to Szechwan Pottery)。本期陶制之品亦多而精,日常必需品之外,尚有陈设神像明器,流传于今日者甚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