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津自贸区:推动中国自由贸易时代的新篇章

天津自贸区:推动中国自由贸易时代的新篇章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顺利实施,设立了自贸试验区法庭和检察室,截至2017年底受理案件1481件,标的额约25亿元。成立自贸试验区国际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截至2017年共受理案件46件,标的额10.3亿元。

天津自贸区:推动中国自由贸易时代的新篇章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自贸试验区,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此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在推进上海试点的基础上,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自由贸易园(港)区。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在这样重要改革节点上诞生了。

一、天津自贸区简介

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设立。天津自贸区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涵盖天津港片区30平方公里(含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空港部分1平方公里和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1.96平方公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海港部分和保税物流园区4平方公里)。天津自贸区的改革依托在具体的三个片区上,通过航运、物流、金融等核心产业和改革布局撑起天津自贸区改革开放的新旗帜。天津自贸区是我国长江以北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承担着服务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等国家战略。

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年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实施区域发展新战略的途径与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法治环境建设、运行制度与国际接轨、简化贸易交易程序、投资管理负面清单落实、连接国内外金融市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对标国际国内,天津自贸试验区从企业开办到结束经营各阶段的关键指标普遍优于全国整体水平,并在企业设立登记、开展跨境贸易等方面向亚洲领先甚至国际一流水平不断看齐。

截止到2017年,挂牌两年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力推动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着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度创新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改革开放红利逐步显现。截至2017年底,全市31个单位牵头承担的《总体方案》90项改革任务完成80项,占总量的89%;两批175项自主制度创新举措中有168项落地实施,占总量的96%。

二、2017年的总体情况

一是全力实施“放管服”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行政审批机构,承接了239项市级审批和服务事项,建立了综合受理单一窗口,审批效率大幅提高。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和简易注销登记制度,降低了企业设立和退出成本。在全国率先实施“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将涉税事项纳入联合审批,将负面清单以外的外资企业备案与企业设立合并受理,实现了企业设立“一照一码一章一票一备案”一天办结,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成果。

二是实行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形成更加开放透明的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对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实行备案制。2017年自贸试验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47家,占全市近60%,95%以上通过备案设立。

三是深化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建立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天津海关、天津检验检疫局分别出台了三批29项、四批48项通关通检便利化措施,大大提高了口岸监管服务效率。跨境电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行,与海关系统全国版成功对接。

四是着力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实施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天津企业通过首都机场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时间节约8小时,途中运费降低30%;北京、河北企业通过天津海港口岸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缩短3天,通关成本减少近30%。实行京津冀跨区域检验检疫“通报、通检、通放”和“进口直通、出口直放”一体化模式,通关时间平均每批货物节省0.5天,每标准箱节约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达88%。在京冀地区建设了10个无水港。

五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法制保障体系。梳理出制度创新过程中48项风险事项、71个风险点,并提出了120条风险防控措施。实施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信用约束。《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顺利实施,设立了自贸试验区法庭和检察室,截至2017年底受理案件1481件,标的额约25亿元。成立自贸试验区国际仲裁中心和知识产权仲裁中心,截至2017年共受理案件46件,标的额10.3亿元。

三、三个片区的具体情况(www.daowen.com)

(一)东疆片区

东疆租赁飞机实现千架突破,成为继爱尔兰之后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截至2017年底,东疆注册租赁企业2754家,累计完成1140架飞机,107台发动机,145艘国际航运船舶,13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租赁业务,租赁资产总规模已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飞机、国际船舶、海工等跨境租赁在全国占比达到80%以上;在继续保持飞机、船舶、海工等业务板块优势的基础上,租赁标的物迅速扩展至装备设备、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无形资产等新领域,基本实现租赁主要业务领域全覆盖。

汽车平行进口试点在30家企业、5家平台全面展开,2017年进口汽车5.3万辆,进口额27.4亿美元,均占全国的80%以上。进口商品保税和直营业务蓬勃开展,东疆片区在全国10个省市设立了30家进口商品直营中心。

(二)空港片区

航空航天大项目等大项目引进是空港片区的重要工作,片区推进“批次进出,集中申报”政策,将区内航空维修企业的维修周转件清关时间由原来的3天减少到10余分钟,报关成本下降50%。截至2017年底,在空客、中航直升机和庞巴迪等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已有50多个航空项目落户机场片区,涉及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租赁和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世界500强项目5个,龙头项目15个,取得了八项“国内第一”:国内第一个宽体飞机完成及交付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国内第一个商用飞机OEM维修项目--庞巴迪公务机深度大修项目,取得民航维修8C级许可开业;国内第一个宽体飞机发动机维修项目--海航GE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完成签约和土地摘牌;国内第一个中外合作开发知识产权的飞机客改货项目--海特IAI波音飞机客改货项目签约落户;中国第一台全动级飞行模拟机项目--罗克维尔柯林斯模拟机项目完成研制和民航取证,交付使用;中国第一台H135直升机,在飞安飞行培训中心投入经营;国内第一个俄制直升机大修项目--中航中信海直直升机维修项目完成签约;我国第一家同时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和欧洲航空局维修认证的公务机维修企业--海特宜捷公务机维修项目落户。

建立了统一的保税物流联动机制和联合审批服务信息系统,试行营业税免征和启运港退税政策;与北京海关等22个海关签订“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合作备忘录,推行“三集中”检验检疫业务改革,极大缩短了综合通关业务办理时间;在已有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的基础上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种类最齐全、功能最完整、政策最配套的地区之一。

(三)中心商务片区

中心商务片区的改革成果首先的方法创新。建立“互联网+政务”退出“双创通”企业服务网络平台,涵盖行政审批所有事项的8+X项服务,企业通过手机电脑,可实现随时随地办事;借鉴“医指通”,推出天津首个商事登记预约预审系统,企业到大厅办事,提前网上“挂号”不排队;全国首创民非养老、培训机构审批的“多项合一”,一次受理、一次办结;全国首创“税务综合一窗”,实现“一人一机一窗”,企业办税不用自行区分国地税;联审标准化升级,信息一次录入、改填空题为选择题、后台多次共享,效率提高;针对双创企业,推出“office+”临时办公及平台服务、落实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创新等,率先突破了微创企业开具税票难、市场退出难等长期制约创业者的瓶颈问题;在全国率先推行“主题业务审批”模式,实现“一次告知、通览通办”。

第二是推动一批创新型机构落地,如第一家由保监会批复成立的互联网保险创新试点机构;天津第一家互联网基金销售公司;天津自贸试验区第一家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中电投先融风险管理公司;全国首批六家外资私募证券管理机构中,韩华投资和浦泰宽立两家落户中心商务片区;我国北方融资规模最大的产业投资基金——海河产业基金及其管理公司落户于家堡,该基金将撬动5000亿社会资本进行产业投资;中国人民银行所属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大数据公司已经确定落户于家堡,是我市首次金融类全国性行业协会落户。

第三,围绕助推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发展,中心商务区初步打造出“1+1+1”的产业生态,即:建设了集“关、税、汇、检、商、物、融”等服务为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组建了京津冀跨境电商产业联盟,已聚集93家跨境电商领军企业,集成了30个品类上万种产品货源、50万平方米保税仓、12万平方米海外仓等资源;制定了一套服务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产业促进政策,聚集了一批以威时沛运、天猫国际、阔时保达、黑猫物流为代表的外贸综合服务商。

(作者:尚小昆,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