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山东社会科学院是中共山东省委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其前身是2025年3月成立的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所,2025年12月改为山东社会科学院。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山东社会科学院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和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深入实施科研立院、人才兴院、管理强院、开门办院战略,努力打造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的“思想理论高地”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思想库”“智囊团”、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高端学术殿堂、山东省省情综合数据库和研究评价中心、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创新型团队。
山东社会科学院现设政策研究室(创新工程办公室)、文化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哲学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农村发展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所、法学研究所、人口学研究所、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智库研究中心、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当代宗教研究所16个研究机构和《东岳论丛》编辑部1个研究辅助机构。内设办公室、人事处、科研组织处、行政处、财务处、离退休干部处、机关党委7个职能处室。
山东社会科学院现有在职人员297人,离退休人员176人(含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有239人获得了社会科学研究、出版、翻译、图书资料等八个系列的各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其中正高职51名,副高职84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25名(含离退休21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优秀专家14名(含离退休7名),泰山学者2名,“齐鲁文化名家”3名,“齐鲁文化英才”6名,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16名(首席专家1名,岗位专家3名,入库专家11名)。
山东社会科学院设有“泰山学者”岗位2个:区域经济研究(2006-2010)、高效生态经济研究(2011-2015)(2016-2020);12个省级研究基地:山东省对外经济研究基地、山东省生态经济研究基地、山东省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软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基地、山东省人口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理论创新基地、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山东省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山东省思想理论动态研究中心、山东省当代宗教问题研究基地;2个分院:山东社会科学院鲁西发展研究院(设在中共聊城市委研究室)、山东社会科学院青岛西海岸分院(设在黄岛区委政研室);10个调研基地:东营市社科院、日照市社科院、黄岛区委党校、菏泽市委党校、潍坊市委党校、淄博市府研究室、枣庄市府研究室、金乡县决策咨询研究中心、贝亿集团、滨州市政府研究室。
建院以来,山东社会科学院共承担院级以上重点课题1900多项,取得各类研究成果24621项,出版著作1325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委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35项。承担省社科规划课题419项,省软科学课题97项。共有485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4项,一等奖62项。共有800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10余项研究成果得到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刘奇葆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每年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会议30余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10余个国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关系。
二、发展情况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院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研导向,以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为目标,以实施创新工程为抓手,实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提升山东社科院的创新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人员与机构变动
在人员方面,完成首次职称自主评聘工作。26名同志通过竞聘程序聘任到了更高岗位,“评聘合一”的职称评审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新提拔9名处级干部,促进了干部队伍年轻化。为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组织了11人次的处级干部轮岗交流,并开展部分处级干部岗位的充实调整工作,选拔出4位正处级、5位副处级干部,其中2名正处级干部为“80后”;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2025年,先后组织三次自主公开招聘,共计引进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1人;通过调动方式引进副高职称1人、博士研究生2人,进一步增强了科研人才储备。
在机构方面,整合社会学所和省情研究院,成立省情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全力打造省情数据库;新成立智库研究中心,依托CTTI数据管理与评价系统,着力加强全国地方社科院和山东省智库评价工作,做好学术成果对外推介宣传工作,增强我院在全国的影响力;新成立当代宗教研究所,加强对当代宗教和邪教问题理论与对策研究。
(三)科研状况
2025年全年各项精品成果251项,其中在C刊发表89篇文章,比上一年增加28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红旗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和论点摘编达46篇,其中被全文转载33篇;各类奖励喜获丰收,中宣部对全国和各省区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2025年发表的理论文章进行评选,山东省获评优秀的三篇文章全部来自山东社科院。还有9项成果获第31次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成果获一等奖;2025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9项,立项数量在全国地方社科院系统内与上海社科院并列第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项课题被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全年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实现了两个突破,一个是实现了立项数达到两位数的目标,二是历史上第一次获得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省社科规划项目35项,立项率接近70%,创历史新高。
(四)咨询服务
一是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获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全年通过《科研要报》等渠道共报送65项成果,共有31项成果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其中10项获刘家义书记批示,部分成果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这些报告和建议涉及山东省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https://www.daowen.com)
二是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出系列研究成果。山东社科院紧跟省委、省政府步伐,将开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问题研究作为一号工程,精心组织落实刘家义书记交办的“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调研”,《山东省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得到刘家义书记高度肯定,被省委组织部在制定相关政策过程中充分吸收。组织精干科研力量,成立了16个课题组,开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问题研究”,推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充分发挥了智库咨政建言功能。
三是创新工程重大支撑项目关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围绕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山东社科院2025年度创新工程重大支撑项目围绕党的理论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传统文化、对外投资、新型城镇化等主题,组织精干力量进行攻关,已经全部结项,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五)学术交流与合作
一是举办系列高端学术会议。2025年主办或参与主办“贯彻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第十一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论坛”“第五届东夷文化论坛”等近20个大型学术会议,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以及南京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联系,扩大了山东社科院的影响力。为加强院内外学术交流,举办了8期高层学术论坛和2期专家治学经验讲座。二是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接待国外专家学者16批32人次,主办了“第四届中韩儒学交流大会”“第八届中韩海洋经济论坛”“中韩海洋法与海洋合作研讨会”等3场国际学术研讨会,协助中国社科院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举办了中国道路欧洲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外,还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以及美国和韩国等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的知名专家来院作学术报告4次。
(六)期刊杂志情况
《东岳论丛》杂志继续入选CSSCI来源期刊,并进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相关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25年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中,《东岳论丛》在全国同类期刊排名中居第八位。
2025年,山东社会科学院召开了学术集刊编辑人员座谈会,破解学术集刊办刊难题,提升《中国海洋经济》《经济动态与评论》《中国文化论衡》《国际儒学论丛》办刊水平,通过《山东社会科学报道》等媒体刊登集刊目录,与《人大复印资料》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积极接洽,加大学术集刊宣传推介工作,扩大集刊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七)办学培训
2025年,先后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培训班、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暨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培训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等多种类多层次的培训活动;其中组织的美国高端智库研究分析方法培训团,13名学员赴美国进行21天培训,这是山东社科院首次独立组团出国培训,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撰写上报的调研报告得到了刘家义书记的肯定性批示,组织工作也得到了省外专局的肯定。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56号
山东社会科学院1213室
电话:0531-82704533
邮编:250002
邮箱:sdasskyc@163.com
(供稿:钟世红,山东社会科学院科研组织处助理研究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