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宏观”的英文为“Macro”,它源于希腊文“macros”,原意是“大的”。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这就是说,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不是经济中的各个单位,而是由这些单位所组成的整体,形象地说,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树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由这些树木组成的森林。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主要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投资总量、储蓄总量、总消费支出、一般物价水平等。宏观经济学正是通过对这些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分析和研究,阐明社会经济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各类宏观经济政策主张,以期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
(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作为既定前提,研究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增长等问题。
(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把国民收入作为最基本的总量,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研究资源利用问题,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其他理论都围绕这一理论展开。
(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总量是指能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这种总量有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例如国民收入是组成整个经济的各个单位的收入的总和,总投资是各个厂商的投资之和,总消费是各个居民户消费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例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和劳务的平均价格。总量分析就是研究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说明整体经济的状况。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为“总量经济学”。
(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宏观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基本内容基于两个假设: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是建立在前述微观经济学三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然而,市场主体的不完全理性、信息的不完全性及商品的短缺或过剩,使市场经济运行的效率大打折扣。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就是在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中发展的,若干年一次的经济危机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经济学家逐渐认识到,如果只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经济就无法克服危机与失业,就会在资源稀缺的同时,又产生资源的浪费。资源的稀缺性不仅要求使资源得到恰当的配置,而且还要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人类不仅可以顺从市场机制,还能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调节,实现这种调节功能的就是政府。政府可以通过观察与研究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整个宏观经济学正是建立在对政府调节经济能力的信任基础之上的。(https://www.daowen.com)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下面几条。
(1)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收入是衡量一国经济资源利用情况和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基本指标。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要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角度出发,分析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它是宏观经济学的中心。
(2)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各国经济中最主要的问题。宏观经济学把失业与通货膨胀和国民收入联系起来,分析其原因及其相互关系,以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途径。
(3)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指国民收入的短期波动,经济增长指国民收入的长期增加趋势。这一理论分析国民收入短期波动的原因、长期增长的源泉等问题,以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4)开放经济理论。现实的经济都是开放型的经济。开放经济理论要分析一国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如何影响别国,以及如何受别国的影响。同时也要分析开放经济下,一国经济的调节问题。
(5)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为国家干预经济服务并为它提供理论依据,而宏观经济政策则是要为这种干预提供具体的措施,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政策效应。
经济学界对经济运行的认识与分析不同,提出的政策主张和建议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如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