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贵安新区:临安、贵阳联姻的未来城市

贵安新区:临安、贵阳联姻的未来城市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安新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和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 795平方千米。共涉及3市7县(市、区),总面积1 578平方千米。2005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2010年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和四川省重点培育的两大“特色成长型千亿产业园区”。

贵安新区:临安、贵阳联姻的未来城市

贵安新区:位于贵州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区域,范围涉及贵阳和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0个乡镇,规划控制面积1 795平方千米。规划了八大产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重点打造大数据、高端电子信息制造、高端特色装备制造、高端文化旅游养生、高端服务业等现代产业集群。是黔中经济区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将形成以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资源深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规划定位为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生态文明示范区。[15]

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3年,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贵州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参与泛珠三角分工合作的前沿阵地。开发区内有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烟草医药及绿色食品、电子信息等三条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以航空航天、特种车辆、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烟草医药为主的五大产业体系。[16]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建设用地面积为6.52平方千米,分为金阳科技产业园和新天科技工业园。区内设有海关,建有保税仓储区、知识经济产业化基地、国家级中国(贵阳)片式元器件产业园、医药工业园、贵州火炬软件园、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产业基地和企业孵化器。是贵州目前高技术产业投资、高科技创业配套环境最完善、政策最优惠的开发区。[17]

重庆两江新区:成立于2010年,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规划总控制范围1 200平方千米,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行政区部分区域,以及北部新区、保税港区、两江工业开发区3个功能区,是新一轮全球产业大转移的焦点地区、欧亚国际物流大通道的枢纽地区、中国发展战略转型的热点地区、内陆新兴大市场的核心地区,定位为内陆开放门户、科学发展示范窗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北部新区2000年设立,2001年授牌。面积157.59平方千米,含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重庆出口加工区。目前是中国中西部面积最大、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最多的开发新区,将建设成为我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制造及现代服务业聚集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2008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规划面积8.37平方千米,其中,水港功能区面积2.43平方千米,涵盖了长江中上游最大最重要的港口——寸滩港;空港功能区面积为5.94平方千米,无缝对接国内首家规划建设4条跑道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是我国首个内陆保税港区和如今唯一的“水港+空港”一区双核的保税港区。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位于两江新区东部,规划建设用地约170平方千米,区内主要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和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两大功能区。重点推动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及物流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开展军工产业及高新产业的招商引资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位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规划面积70平方千米。高新区打造以电子信息为支柱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高技术服务为优势产业,现代物流、文化科技、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其他产业同步发展的“1+3+X”产业体系,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建成自主创新战略高地、新兴产业核心载体、科学发展示范窗口。[18](www.daowen.com)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分为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分别地处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和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园。南部园区规划面积大于9.6平方千米,已形成信息产业工业区,丹桂工业区,回龙工业区,综合贸易区及南湖、罗厂湾生活区;北部新区经开园规划面积83.7平方千米,建立出口加工区、汽车产业区、环保产业园区、科技产业区和中央商务区。目前,经开区培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港口开放基地”两大定位,以高端装备制造、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为重点,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高端产业集聚地。[19]

成都天府新区:创建于2010年,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脉为主体。共涉及3市7县(市、区),总面积1 578平方千米。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打造成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宜业宜商宜居城市、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20]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经国务院核批的省级重点经济开发区,是四川省“51025”工程重点培育的2 000亿特色产业园区,包括产业配套区、新能源产业功能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区、生物产业园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和总部经济园区,是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的核心承载区和天府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引领区。彭山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功能定位为新的经济管理体制示范区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规划建设成眉工业集中发展园区(以化工产业为主)、核心园区(企业孵化基地生活配套区)、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0年,2000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成都)电子元器件产业园,2010年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国家汽车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和四川省重点培育的两大“特色成长型千亿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面积56.34平方千米,是成都南至北海、东达上海出海口的门户,连接成渝经济区的桥头堡,是四川省和成都市以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为主导的先进制造基地,成都市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主体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天府新区骨干区。将打造成为西部现代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体制创新的窗口,开放型、科技型、生态型新城区。[21]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单位,规划面积130平方千米,分为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南部园区包括高新天府新城、新川创新科技园、天府软件园等知名产业组团;西部园区包括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及英特尔、戴尔、联想富士康、德州仪器等国际知名企业制造基地。区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有29 163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近1 000家;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企业累计逾100家;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主导的IT产业(含软件)、以中医药现代化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产业和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征的精密机械制造产业;以及现代食品,新材料,环保产业,总部经济、科技咨询、创业投资、配套金融产业及商业。规划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集中区”,打造高新区经济升级版,为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奠定产业基础。[2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