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新兴行业模式,企业会计准则的交易形式和业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将西方同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核心内容体现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基本形成了具有过渡性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的互联网财务会计研究有所进步。在互联网时代,新兴行业模式,企业会计准则的交易形式和业务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会计方面,互联网时代的巨大用户资源无法准确衡量,在账户中,在互联网时代,何时确认收入、记录业务、确认多少都将成为一个大问题。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会计准则局、FASB等国际会计机构,对会计测量、收入建议、财务报表等变更相关会计准则都十分关注。

2006年发布的会计准则体系,将西方同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核心内容体现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基本形成了具有过渡性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总则”部分规定了准则制定的目的和依据、适应范围、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会计要素和记账方法等,还指出企业会计准则的结构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具体准则的制定应遵循基本准则的关系。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部分提出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会计要素”部分明确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分别定义并规定了它们的确认条件。在“会计计量”部分,指出企业在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时,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并确定其金额,并规定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五种计量属性,要求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该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财务会计报告”部分分别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和内容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表和附注的基本内涵。

从中可以看出,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所包含的内容,已经比较完整地体现了西方通行概念框架所涉及的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会计计量与财务报告等主要方面,是一个适应目前我国会计实务和理论研究不统一的过渡时期的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和完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修订和完善。(www.daowen.com)

我国近年来有关财务报表列报和披露准则的修改也是如火如荼。2014年修订版的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基本要求规定,如果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披露的会计信息不足以让信息使用者清楚地了解特定交易或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企业还应当披露其他必要的信息,这一点和IASB的主动披露目的相似。另外,对比新旧准则可以看出,新准则增强了对附注内容的关注度及其重要性,同时强调了32号中期财务报告准则和33号合并财务报表对披露的规范。修改后的准则对重要性进行了重新定义,中期财务报告准则也可体现互联网时代环境下对会计信息及时性更高的要求。新准则还强调了交易形式的相同和相似,更加注重交易的实质。另外变动较大的部分就是综合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定义和说明,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内容的变动,由净利润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修改为综合收益总额。除此之外,附注内容的规定也更加详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