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浦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浦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概括几个重点任务如下:一是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是把我国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的标志性事件。在政治上,开发开放浦东,表明了中国将进一步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向全世界宣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决心与信心。

浦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与浦东开发开放相伴随的是,浦东始终承担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的作用,这种地位与作用决定了浦东不但要高起点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发挥中心城市经济上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同时肩负着率先试点国家许多重大改革的任务,要率先突破改革开放的重点难点,率先建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规则,取得成功经验以后再在全国范围推广,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产品市场的改革已经大部分展开,但是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的改革尚未取得重大进展;一般产业的改革进展较大,但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例如金融服务业改革进展不大。因此,金融业的改革开放、重要生产要素市场的建设日益提上改革开放日程。浦东建设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核心功能区就是国家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业、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难点改革的试验田。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向世界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但不会停止,反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大胆地突破各种束缚,引领全国改革开放的重心向深入推进。

在浦东近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国家许多重大改革都置于浦东。作为中国开发开放的先行区及与国际经济的率先接轨区,浦东始终发挥核心功能作用、示范作用、带动作用。随着浦东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逐步提高,改革开放的经验不断积累,特别是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改革与发展提出新机遇与挑战时,浦东所承载的国家战略试点与探索任务也越来越重。概括几个重点任务如下:

一是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是把我国改革开放引向深入的标志性事件。浦东成为全国改革的领头羊地区,立足于高水平开发、高层次开放,逐步开放资本市场与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格局,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同时打造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在政治上,开发开放浦东,表明了中国将进一步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向全世界宣布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决心与信心。(www.daowen.com)

二是2005年国务院批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国家全面协调推进改革的试验。针对我国当时改革的方式单一、改革的协调性不够、改革的难点积聚难以破除等问题,国家希望通过在浦东进行综合配套改革,为全国树立榜样。从国家战略高度要求浦东探索综合配套改革,特别要在转变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三个方面,为全国深化改革、践行科学发展提供制度探索的经验。

三是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我国加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提前进行的压力测试。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但是WTO等全球化规则的谈判受阻,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增加,并且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又在实施TPP战略,企图将中国排除在新一轮全球化之外。为了积极探索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规则,中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主动探索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规则。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实施范围120.72平方千米,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积极探索投资的负面清单、贸易的单一窗口,金融的FT账户等升级的开放政策,至今自由贸易试验区成效十分显著。

四是2015年上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设立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先行先试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有效地发挥了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经济发展总量迅速提升,但是如何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实现强国梦的必由之路。在上海这种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率先探索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则与制度,是我国渐进式改革方式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再一次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