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供需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的落实

供需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的落实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详细分析已经或即将证明,中共十九大之前与之后中国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应该指出的是,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忽视需求侧改革,但它意味着承认供给侧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同样,马克思在分析最主要的经济动态时假定,供需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层面均维持平衡。这当然并不意味着马克思认为供需在任何时间点都必须维持平衡。

供需平衡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的落实

第二部分内容与下文的详细分析已经或即将证明,中共十九大之前与之后中国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应该指出的是,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意味着忽视需求侧改革,但它意味着承认供给侧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中共十九大报告内容完全符合马克思的结论:

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个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在总体内部具有差别。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它既支配着生产本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经济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是不能起支配作用的东西……生产(模式)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模式)。[35]

短期需求变化显著的话,可以用短期经济管理手段进行调控。但从长期来看,供给端变化是决定性因子。(www.daowen.com)

同样,马克思在分析最主要的经济动态时假定,供需在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层面均维持平衡。这当然并不意味着马克思认为供需在任何时间点都必须维持平衡。相反,马克思比凯恩斯早75年证明了萨伊定律(Say’s Law)——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一理论的错误性。马克思接着问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如果供需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层面均维持平衡,那么经济发展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用技术术语来说,马克思问的是,如果假设一般均衡存在(不同时期边际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瓦尔拉斯、杰文斯、马歇尔的关注重点),以及没有赤字或盈余的有效需求(凯恩斯的关注重点),那么经济将会呈现何种态势?我们又该如何发展经济?这一问题反映了马克思的观点:生产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马克思很清楚,不太重要的因素也能发挥作用,但他只想关注最重要的发展因素。

因此,中国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