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勤劳致富:社会主义基本要求

勤劳致富:社会主义基本要求

更新时间:2025-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制度,勤劳致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遵循。此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原则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标志。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虽然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勤劳致富始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遵循。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勤劳致富的基本原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发挥按劳分配的主体作用。

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收入和富裕情况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安排,直接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利益关系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制度,勤劳致富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遵循。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收入分配制度虽然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但按劳分配始终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首先就是基于资本主义不平等的分配制度,在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中,收入分配又是新制度的关键。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制度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不够发达,仍需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此后,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的原则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标志。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对于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吸取苏联教训,毛泽东提出了要统筹兼顾积累和消费、国家和集体、个人之间分配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指出:“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推进,重新确立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邓小平认为“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不是资本主义的”,并强调指出“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2]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激发经济活力,我国对收入分配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及效率和公平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虽然提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是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勤劳致富始终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遵循。(https://www.daowen.com)

同时,在实践中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比如未能很好地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根本要求,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较低,二次分配中向劳动者倾斜不够,部分企业仍然存在拖欠劳动者工资,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造成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勤劳致富的基本原则,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发挥按劳分配的主体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