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蓝天模式:马铃薯产业助力贫困农民脱贫得富

蓝天模式:马铃薯产业助力贫困农民脱贫得富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目前,蓝天公司在全省已建成储藏库27座,储备能力约27万吨,带动了307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贩运合作社、16个农机合作社,还有263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贷款难和贷款贵成了制约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群众发展的难题。“蓝天模式”让一颗小小的“洋芋蛋”变成了“金蛋蛋”,给贫困薯农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我的打算就是把我的一生奉献给马铃薯这个产业,奉献给定西的父老乡亲,真正希望大家通过马铃薯产业增收致富。

蓝天模式:马铃薯产业助力贫困农民脱贫得富

李幸泽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公司董事长

谈起自己的“土豆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打白条”这三个字。

2012年10月,我带着公司团队去安定区葛家岔镇收购土豆,沿途有很多贩运点,我看到大多数贩运户给老百姓“打白条”。

以前,定西的马铃薯种植户最怕薯贩子“打白条”,有时卖掉万余斤马铃薯,拿到手的现金只有1000多元,其余都被打了“白条”,薯农利益受损却有苦说不出。

很多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土豆,到年终却不能变成现金,这个现象让从事马铃薯生意的我心里非常难受。

面对当时马铃薯产业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带着解决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围绕使马铃薯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我首先在乡村建起了马铃薯储藏库。

在马铃薯储藏库的建设过程中,我探索建立了“企业+联合社+储藏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马铃薯储藏带动产业发展模式,将马铃薯购销活动延伸到田间地头、村镇集市,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实现直产直销,彻底解决了“打白条”的问题。

从2013年到现在,葛家岔镇的老百姓种的土豆都是全部交给蓝天公司,而且全部都是一手交土豆,一手领现金。

在不断地探索发展中,我认识到,单打独斗解决不了问题,只有抱团取暖才能共同发展。为了切实帮助农户增收,我又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民”的订单种植模式,以保底收购的方式解除薯农的后顾之忧。(www.daowen.com)

截至目前,蓝天公司在全省已建成储藏库27座,储备能力约27万吨,带动了307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贩运合作社、16个农机合作社,还有2631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定西,即便是龙头企业,也存在自身发展能力不强、抵押物少的问题。好不容易组织农户建立起合作社,又会因合作社起步晚、资本累积不足及农户缺少抵押物而寸步难行。贷款难和贷款贵成了制约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贫困群众发展的难题。我深知,真正阻碍群众发展的问题还是在钱上。

老百姓种植土豆的收入应该是稳定的,而且是稳定增收。但农副产品加工所面临的行情有时高、有时低,所以蓝天公司真正要做到通过年初和老百姓签订单来确保市场行情的稳定。

为此,我以蓝天公司良好的信誉度为基础,推出了保购担保贷款业务和蓝天供应链金融信誉担保模式,有效解决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和马铃薯种植户“无抵押、无担保、融资难”的困难。

我从19岁接手当时定西市规模最小的一家淀粉厂,经过多年打拼,使这个小厂子逆袭发展成了“全国马铃薯淀粉产业航母”。“蓝天模式”让一颗小小的“洋芋蛋”变成了“金蛋蛋”,给贫困薯农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我觉得自己干的是一份事业,心里装着一种情怀,不是说为了挣多少钱,我这辈子就热爱这个行业。我的打算就是把我的一生奉献给马铃薯这个产业,奉献给定西的父老乡亲,真正希望大家通过马铃薯产业增收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全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回到家乡后,我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在乡村振兴中继续发挥好龙头企业的作用。

在今后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脱贫的农民把土豆种好,让他们有稳定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日子越过越美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