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十二五粮食生产亮点纷呈

甘肃十二五粮食生产亮点纷呈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粮食生产投入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最快的一个时期,更是我省粮食生产获得荣誉最多的一个时期。(一)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特别是从“十二五”开始,我省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发展,从1000万吨到1100万吨,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干旱少雨、十年九旱、年年抗旱,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甘肃十二五粮食生产亮点纷呈

十二五”时期是甘肃粮食生产投入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粮食生产能力提升最快的一个时期,更是我省粮食生产获得荣誉最多的一个时期。甘肃省农牧厅连续三年被评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广河县、安定区、凉州区、会宁县、通渭县等8个县(区)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9名同志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29名同志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28名同志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

(一)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

特别是从“十二五”开始,我省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发展,从1000万吨到1100万吨,只用了一年的时间,连续五年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2015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了219万亩,但粮食总产却由510.6万吨增加到1171.1万吨,增长了129%,创历史新高。粮食单产达到274公斤,翻了一番。人均粮食占有量由2010年374.7公斤增加到2015年的450.4公斤,增加20%。其中仅旱作农业一项贡献就超过700万吨,用1/3的粮播面积生产了70%的粮食。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秋粮作物连续增产,为实现全省粮食供需平衡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形成

甘肃传统的粮食生产基地在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尤其以张掖武威为主。中东部旱作农业区自然条件严酷,农业基础薄弱,抗灾能力不强,70%的降雨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70%多的农村人口生活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十年九旱、年年抗旱,长期以来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近年来,通过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将玉米的种植海拔高度提高到2400米。中东部旱作农业区不断压缩小麦和杂粮面积,扩大玉米、马铃薯高产作物面积,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已成为我省真正意义上的粮食主产区和新的粮食增长极。2015年,中东部旱作农业区粮食总产达到926.6万吨,占全省粮食总产的79%。会宁县、环县、通渭县、安定区、镇原县等县区已成为全国产粮大县。

(三)粮食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甘肃的山旱地绝大多数分布在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全省通过兴修梯田、建设水保工程、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膜覆盖等措施,降低了土壤裸露时间,截留拦蓄了天然降雨,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广大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十二五”新增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10万亩,对推动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有利条件。省政府整合部门资金,持续推进梯田建设,全省累计兴修梯田700万亩,面积达到3300万亩以上,为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等旱作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解决地膜残留,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的农用地膜,延长了地膜的使用年限,减少了地膜投入和机器作业费用,还促使玉米根茬腐烂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www.daowen.com)

(四)种粮农民收入得到稳步提高

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主要集中在我省中东部的贫困县,粮食平均亩产从传统的100公斤小麦增加到现在的650公斤玉米,亩收入从原来的不到200元增加到现在1000元。2015年,全省通过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新增效益超过30亿元。同时,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促进了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省旱作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部分中,有60%来源于种粮效益增加,农民人均从牛羊产业中获取现金收入的比重超过20%。

(五)涌现了一批粮食生产高产典型

高产创建的县(区)在79个县(市、区、场)实施,实现全省14个市州和所有纯农业县区高产创建全覆盖。覆盖的农户数59.6万户,受益农户已占到全省总农户数的13%。2012年,凉州区武南镇实施的10350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产量达到1041.3公斤/亩,这一产量目前为全国玉米万亩集中连片种植的最高产量。2013年玉门市昌马乡实施的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经农业部专家测产验收,平均亩产665.3公斤/亩,该产量是我省目前小麦万亩示范片最高纪录,也是全国春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最高纪录。

(六)一大批粮食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推广

小麦以陇原034、陇原031、兰天16号、兰天19号、兰天21号、宁春4号、宁春39号、永良15号、永良18号等为主导品种。重点推广了优良品种、种子包衣、精量和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耕作、垄作沟灌、秸秆还田、一喷三防及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技术。玉米以先玉335、吉祥1号、正大12、金穗8号、豫玉22号等高产优质品种为主导品种,以全膜双垄沟播、垄膜沟灌、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选用抗耐旱品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六大主推技术。马铃薯以庄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青薯9号、新大坪等为主导品种,重点推广了脱毒种薯、黑色地膜覆盖、小整薯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主推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