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推动旱作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推动旱作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省人大、省政协等多部门也参与面积核实和督导检查,多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推进旱作农业的强大合力。要组织召开专题技术研讨会,请各地介绍研发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总结的经验,让专业技术人员“讲”。三是加大旱作农业大县财政支持目前,全膜双垄沟播等主推旱作农业技术已在全省50个县(区)大面积推广,有9个县每年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其中环县、会宁、通渭、安定、镇原5个县超过100万亩。

推动旱作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应坚持依靠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支持的方向

任务落实方面突出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在秋覆膜、顶凌覆膜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专题现场会议,强化责任落实;物资采购方面突出多部门协调配合,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开展地膜、农机具政府统一招标采购;面积核实方面,省农业调查总队组织力量对全省覆膜面积开展调查核实。同时,省人大、省政协等多部门也参与面积核实和督导检查,多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推进旱作农业的强大合力

(二)物化补贴是载体,应坚持通过物化方式推进新技术落实,利用新材料引领技术提升的机制

一方面要适应新的形势,结合旱作农业实施区域的特殊性,突出技术的物化,加快技术的推广步伐。同时,用物化补贴倾斜的方式鼓励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用省补机具武装机械作业队,推进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与综合生产能力同步提升,使旱作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发挥到最大限度。另一方面,要注重新品种、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引领,加快品种更新,技术创新

(三)主体配合是关键,应坚持科学布局区域,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定位

科学论证,优化布局,在技术上充分尊重科学规律的同时,在面积任务落实上,充分征求县(区)的意见,要求县(区)政府与乡、村沟通对接,并以政府名义上报任务确认函,任务落实到村,地块落实到户,确保不违背农民意愿。尊重科学规律与尊重农民意愿相结合,极大地调动实施主体的积极性,为旱作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群众基础。

(四)技术到位是支撑,应坚持技术指导分层实化,技术创新精化深化的方案

明确主栽品种,主推技术,分层全力推广。面上围绕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开展技术指导;片上依托粮油豆杂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组装配套综合技术;点上依托省级旱作农业示范点上,重点突破制约旱作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面片点分层推进,实现了技术指导与创新有机结合,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全面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技术培训是纽带,应坚持突出培训主题,听看讲结合展开的模式

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要每年确定一个培训主题,省市县乡统一,分层次开展,要利用冬季农闲季节围绕培训主题举办培训班,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授课,让专业技术人员“听”。要围绕培训主题组织观摩交流活,让专业技术人员“看”。要组织召开专题技术研讨会,请各地介绍研发的技术、创新的模式和总结的经验,让专业技术人员“讲”。针对农民培训,要明确各级推广部门培训农民所承担的职责,省上重点是加强市县两级师资骨干力量的培养,县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突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相关人员的培训。同时,要注重在方式、形式和方向上有所创新,即方式上由听变为听、看结合,由灌输式变为参与式;形式上由造势变为实用、由大、广泛变为小、具体;方向上由万金油变为专业化、由综合变为单一。

(六)超前谋划是方略,应坚持注重当前与谋划长远结合,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衔接的原则(www.daowen.com)

在稳定面积、完善技术等当前工作的同时,要结合本省的实际,迎合产业发展的需要,谋划旱作农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强现代物质条件的装备力度、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要进一步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旱作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旱作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旱作农业,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旱作农业,努力提高旱作农业科学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以全膜双垄技术推广为强有力的抓手,在推动旱作农业提升发展中推进甘肃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以上,按照作物生长规律,科学轮作倒茬,优化区域布局,扩大一膜两用面积,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同时,以旱作农业为抓手,强化现代物质装备,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甘肃旱作农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大省级补助地膜补贴力度

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要增加当前农民的收入,还要有利于农民长远利益的增加,通过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让农民亲身体验到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让广大农民能直接分享国家改革开放的成果。建议在现有每亩地2公斤的基础上提高到每亩地6公斤或全补贴。

二是建立旱作农业研发中心

积极争取国家在甘肃建立旱作农业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专家团队,聘请国内外知名旱作农业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开展旱作农业技术联合攻关和创新研究,进一步提升旱作农业发展水平,为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发展提供样板。

三是加大旱作农业大县财政支持

目前,全膜双垄沟播等主推旱作农业技术已在全省50个县(区)大面积推广,有9个县每年推广面积超过50万亩,其中环县、会宁通渭、安定、镇原5个县超过100万亩。这些过去粮食生产长期不能自给的特旱区,已发展成为我省粮食主产区,有的县还成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和先进县。建议加大环县、会宁、通渭、安定、镇原等旱作农业大县财政支付转移力度,以减轻这些县的财政压力,提高发展旱作农业的积极性。

2011—2015年旱作农业项目投入产出情况表 单位:万亩、万吨、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