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大城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国内大城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城市大量的常住人口和大量的流动人口、大量的外国工作人员,以及高收入者众多,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内大城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北京市、上海市和广州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具有相近似的背景,其特色的形成主要是大城市及周边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旅游者,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丰富多彩,类型多样,为农业观光旅游和自然、人文历史旅游结合,实现都市型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创造独特的条件。大城市大量的常住人口和大量的流动人口、大量的外国工作人员,以及高收入者众多,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1.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规划

现代都市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旅游、土地、地理、生物工程、规划设计、建筑园林、生态环境等各行各业,应加强综合研究,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同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都市农业模式,实现都市农业的多功能。对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可以加强生态功能,发展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满足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需要;对一般地区则需要以生物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为主,提升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而在一些传统的产粮区,则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2.合理构筑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布局

合理的空间布局是促进都市农业集约化发展和完善都市农业多元功能的重要手段,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的先进城市无不重视对都市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目前,我国不少城市还没有形成特色明显、功能合理的区域化布局,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设施农业产业带、特色精品产业带、都市农业圈尚未形成,极大地影响了都市农业功能的拓展。因此,发展都市型农业要立足于独特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加快构筑起合理的都市农业空间布局。

3.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纵观国内外都市农业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倡导与扶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政策支持,都市农业作为一种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在政策上必须与城市协调发展,在关注都市农业发展产出效益的同时,加快推进各项配套制度改革,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二是金融支持,都市农业是一种集中高投入、综合高产出的产业,投资大,周期长,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有政府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有力的金融支持,并积极引导社会、企业、个人对都市农业进行投资,扩大资金的来源。同时,政府也要加快对支农资金管理机制的创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最大化效益。三是法律支持,政府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与都市农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逐步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发展都市农业离不开资源优势,但资源优势不等于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必须同时面向市场,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要以市场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分析市场,研究市场,满足市场。一是要正确定位市场,坚持生产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特色产品;二是找准目标市场,如为高级宾馆、国际连锁店、大型加工厂提供订单农产品;三是生产提供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绿色技术,釆用新材料、新科技、新设施,提升档次,扩大产品销路;四是注重对休闲、观光农业的包装、宣传,不断开拓城乡、国内乃至国际市场。(www.daowen.com)

5.坚持以高科技为支撑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不断减少,必须坚持以高科技支撑都市农业的发展。主要考虑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推进都市农业生产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的转变,淘汰落后的传统技术,引进实用的高新技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引导都市农业向高科技、高效益过渡;二是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制定完善人才战略,加大对都市农业生产者知识性、技能性培训的力度。

6.注重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我们在发展都市农业中要注重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农村自然资源和乡村文化资源。

都市农业除了提供釆摘、观赏、垂钓、游乐等活动外,部分劳动过程可以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农村丰富的自然景观、乡土文物民俗古迹等自然、文化资源,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既可丰富游客游乐的需求,提升休闲农业的人文内涵,又可激起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兴趣,增强人们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观光、休闲农业的同时,注意合理开发、利用农村乡土文化、民俗古迹和自然景观,提升市民游玩的质量,增长游客的见识,充分体现休闲农业的文化特色。

7.构建圈层式空间发展格局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建立大都市现代农业体系,是我国许多城市发展都市农业的共同经验。从一些主要城市的情况来看,尽管各地选择都市农业的产业方向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按照圈层式空间结构来布局的。其中,北京市主要是按照五个发展圈来部署都市农业的发展,即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展圈,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以规模化的产品农业和加工农业为主的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以与外埠基地横向联系为主的合作农业发展圈;上海市立足于建设国际化生态大都市的需要,强调按照“三圈六区”来发展都市农业,即首先划分出城市内、中、外三个圈层,在此基础上,建设都市内部空隙地农业区、近郊农业区、卫星城农业区、滨海农业区、海岛农业区和黄浦江上游农业区,不同的圈区具有各自的结构功能;天津市则提出发展“一圈两带”的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即环城经济圈与综合经济带、滨海经济带。这些圈层式布局结构,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阔而有序的空间,既有助于大都市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也有助于体系内的互动与平衡,是符合我国具体实际的产业体系构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