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降低:打通信息通道 实现集成共享

降低:打通信息通道 实现集成共享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要“部门墙”存在,就一定会形成“信息墙”,将阻隔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没有信息交换,各部门将成为孤岛,进一步加重“部门墙”。即便打破了“部门墙”,“信息墙”依然可能存在,因为扁平化组织也是由各不同部门组成的,一旦信息交流不通畅,各部门会在此陷入信息闭塞。因此,完善信息通道,增加信息流动机会,是避免“部门墙”“复辟”和组织“梗阻”的必要做法。以上是对“信息墙”与信息流通利弊的分析。

降低:打通信息通道 实现集成共享

企业内部通常存在“部门墙”,这堵“墙”阻碍各部门、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工作交流。“部门墙”的形成主要源于企业组织结构臃肿,科层制的管理职能过深,部门间责任划定不清晰,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企业“部门墙”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企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形成的各自为战的“墙”,部门成为独立系统,相互之间画地为牢,部门利益高于一切;另一种是部门内部的小组或员工之间形成的恶意竞争的“墙”,员工之间缺乏交流,互相不信任,思想不能及时跟上公司发展的要求与步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推卸责任成风。前者的涉及面更大,对企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

在组织扁平化不断发展的当下,曾经层级化深重的“金字塔”结构被逐步替代,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有灵活性和利益性的“网格化”结构“小组织”结构等。

之所以一定要打破“部门墙”,不仅为了破除企业内的官僚作风和等级压制,更重要的是实现信息的流通与共享。只要“部门墙”存在,就一定会形成“信息墙”,将阻隔企业内部的信息集成与共享,没有信息交换,各部门将成为孤岛,进一步加重“部门墙”。

即便打破了“部门墙”,“信息墙”依然可能存在,因为扁平化组织也是由各不同部门组成的,一旦信息交流不通畅,各部门会在此陷入信息闭塞。因此,完善信息通道,增加信息流动机会,是避免“部门墙”“复辟”和组织“梗阻”的必要做法。

此外,人们的工作与个人发展也需要信息的交换才能实现。没有人会完全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取想要得到的所有知识和信息,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不具备的知识、信息和生活经验,相互分享有助于彼此的共同成长。

以上是对“信息墙”与信息流通利弊的分析。回到流程上,流程是以步骤形式逐次完成的,每个环节的执行都离不开目标的指引、职责的划分、执行的到位,同样也需要信息的集成与分享。

谷歌公司曾在内部进行过关于信息流通与信息阻塞的实验。内容相近的两条流程,一条呈现信息开放式(各环节执行期间,所需要的信息可上下交换),另一条被要求信息关闭式(各环节执行期间,任何信息都不能进行交换)。执行信息开放流程的员工都是之前从未有过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执行信息关闭流程的员工中一半是有经验的,另一半是没有相关经验的。(www.daowen.com)

实验结果显示:信息开放的流程团队不仅执行顺利,而且又快又好,流程各环节人员相处融洽,虽然一开始都不是很明白,很多人感叹自身能力和见识得到了很大提高。信息关闭的流程团队执行到全流程的3/5时宣告失败,而且前期执行所用时间已经超过信息开放的流程团队执行全部任务所用的时间,并且执行过程中矛盾不断,可谓步步都是坎坷路。两个团队的区别就在于信息是否共享,能够共享信息的团队执行流程的每一步都是群策群力,又互不干扰;不能共享信息的团队执行流程的每一步都只能独自研究,交接不清,责任也划分不清。

该实验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的信息无阻碍流通,可以实现部门间、人员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增强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下面和大家分享在执行流程工作中是如何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的。

首先,明确实现信息集成与共享的方式有两大类:一类是线上方式(互联网渠道),另一类是线下方式(能够触碰到的方式)。

线上信息集成与共享方式可分为三种:①采用信息化平台,如日常工作中用到的自动化办公软件、公司的官方网站等,都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发布;②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软件和各种内部群,快速将最新信息传达给他人;③在公司设置几台信息存储电脑,作为信息共享之用,所有的最新信息内容都可以录入电脑中,分类存放,相关人员可根据个人兴趣查找。

线下信息集成与共享方式可分为两种:①每周定期举办一些“信息分享会”,让有“干货”的人进行讲解,此外还有晨会、周总结会议等;②利用“信息墙”,此“信息墙”非彼“信息墙”,真的是一面墙,和上学时候的黑板报差不多,可以在信息墙上公布一些工作经验心得,最新的学习新闻或工作计划等。

总之,企业内部的信息渠道越完善,越有助于实现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企业的信息流通会越加顺畅,企业的信息成本会因此而大幅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