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成为全球金融重心:东移圆心、覆盖全球

中国成为全球金融重心:东移圆心、覆盖全球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令人惊慌的下行数字的时候,中国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却以民营企业为先导,超过了2014年全年。虽然目前做出任何预期都为时尚早,但是仅仅凭着这个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是:以“中国为圆心、全球为半径”的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不可逆转!如果那个时候是美国为中心、华尔街为中心,中国是其辐射的半径的话,今天已经开启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全球为半径”的时代。

中国成为全球金融重心:东移圆心、覆盖全球

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一直没有梳理清楚工业化与金融的关系。主要原因是中国工业化不是从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开始的,计划经济的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工业化存在根本性区别。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中国工业化基础之后,要让这个工业体系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即使改革也无法非常彻底。而市场经济下的工业化是一个完全由金融资本市场推动的工业化,计划经济的工业化又完全没有形成市场经济的金融资本市场体系,所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在没有现代金融资本市场体系的情况下进行的。资本市场的建立实际上从1990年才开始。而由于中国经济又主要是国有资本控制的经济,即使建立资本市场也是一个不能充分资本化的市场。于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所依靠的金融主要不是资本金融,而是中国的高储蓄率形成的金融资产通过商业银行把钱贷款出去,使企业主要通过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来发展生产、从事经营活动。

所以,中国的金融主要是以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产融结合也主要是产业和商业银行的融合。不管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中国政府官员、金融监管部门、企业在实际运作中都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个问题。但是,整个中国的经济金融大权又掌握在他们手上。他们害怕西方金融体系开放进来会操控中国的金融命脉,在1992年、1993年尝试性地对国际资本市场开放之后,很快又关闭了中国经济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对接的大门。后来只是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很多中国企业很难在中国资本市场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才借道国际资本市场到海外上市。

这一持续,就是二十多年。

直到2015年,一系列金融大事件发生之后,大家也许才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全球金融重心东移速度加快了。

2014年,中国资本净输出第一次超过资本净输入;中国对海外的招商引资时代结束了,开始了中国海外投资、并购的时代;中国对外投资、海外并购接近千亿美元大关,大有持续增长的势头。

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令人惊慌的下行数字的时候,中国对外投资和海外并购却以民营企业为先导,超过了2014年全年。(www.daowen.com)

人民币英国、韩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结算货币,并且在海外建立了多个离岸结算中心。人民币国际化速度加快,极有可能成为挑战美元地位的国际结算货币。

2015年,中国创建亚洲基建投资银行,得到58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

在中国资本市场连续发生两次叠加性股灾的情况下,整个中国经济并没有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经过几个月短暂修复之后,又重新活跃起来,走出了世界历史上各国股市灾难从未有过的信心曲线,清除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和疑虑,继续表现出强大的市场力量。虽然目前做出任何预期都为时尚早,但是仅仅凭着这个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是:以“中国为圆心、全球为半径”的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已经形成,不可逆转!

1993年底,仅仅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两年后,中国再次掀起改革开放浪潮。我经历了A股市场恢复、H股发行创新、人民币外资股(B股)创新,同时,我也在这一时期去了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英国这样一些国家和地区,经过体验、观察、思考之后,我身上涌动着一股强大的能量,这个能量让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全世界最大的也许是最后的一个资本市场处女地要被开垦了,这就是中国!我当时非常激动地给老板范日旭写信建议:我要去北京成立一个投资银行,在中国这片完全没有被开垦的资本市场土地上,迎接一个伟大的金融开放时代的到来。

这就是说,二十年前我是因为迎接中国金融资本市场开放而欢呼。今天想起来有些荒唐而幼稚,如果那个时候真是毫无节制地开放中国金融资本市场,让那些真正的野蛮人大举进入中国,很难说今天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二十年后,斗转星移,我要再次欢呼的是,我们已经从“引进来”到了“走出去”的时代。如果那个时候是美国为中心、华尔街为中心,中国是其辐射的半径的话,今天已经开启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全球为半径”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