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杰夫·贝佐斯:天才CEO的非凡故事

杰夫·贝佐斯:天才CEO的非凡故事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亚马逊以杰夫·贝佐斯的“我的规则”为基础,构建了交流规则和制度,公关部等各部门员工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开展沟通交流。杰夫·贝佐斯非常擅长撷取某一场景进行讲述。因此,听众和读者都会将杰夫·贝佐斯讲述的内容当成故事,耐心并细致地倾听。杰夫·贝佐斯经常会使用打比方的方式说明问题。杰夫·贝佐斯本人就是简化表达方式的倡导者,他通过身体力行积极贯彻这一理念。杰夫·贝佐斯坚持不引用模棱两可的数字的原则。

杰夫·贝佐斯:天才CEO的非凡故事

前文简要地总结了亚马逊的企业文化和精神特质,想必大家对其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作为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非常擅长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对外宣传亚马逊的特质。每当听到杰夫·贝佐斯的采访或读到杰夫·贝佐斯的文章时,我都会深感佩服,不禁感叹“真是太精彩了”。总结起来,他的表达方式具有8个特征。

这些特征全部建立在“我的规则”的基础上,其出发点是“如何才能与顾客构建长期的互信关系”。亚马逊以杰夫·贝佐斯的“我的规则”为基础,构建了交流规则和制度,公关部等各部门员工均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开展沟通交流。

杰夫·贝佐斯非常擅长撷取某一场景进行讲述。对听众或读者而言,这容易产生极强的代入感,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2012年他在访日期间接受《连线[1]》杂志的专访时,做了如下的回答。当时,我恰好负责采访的协调工作,因此能够近距离接触访问现场。在这一访谈过程中,我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杰夫·贝佐斯创业时的决心和勇气。下面,我将引用部分报道内容。

1994年,我下定决心准备开一家网上二手书店。为此,我特意向当时工作的金融公司的上司咨询意见。他对我说“咱们边散步边聊吧”,于是我们就去附近的公园边走边谈。他在听了我的想法之后,说了下面这段话:“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有创意。但是,你现在已经拥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和一个不错的职位,我真不知道你是否值得冒险去尝试挑战。要不你再考虑两天看看?”于是,我又和我的妻子商量了一下,当时,我是这么想的:当80岁时回首整个人生,即使由于创业遭遇了挫折失败,我也不会感到后悔,因为自己毕竟用心去挑战过。但是,如果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做任何改变,始终在现在的公司蹉跎一生,到老时,我必然会后悔不已。也就是说,人的一生中最后悔的事并不来源于“被分派的工作”(Commission),而是源自“应该做而没有去做的事情”(Omission)。由于恐惧、不安而无所作为,虚度年华,必然会让我悔恨终身。

(摘自2012年5月24日的《连线》杂志)

如上所述,杰夫·贝佐斯用具象化的方式描述了做出人生重大抉择时的场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因此,听众和读者都会将杰夫·贝佐斯讲述的内容当成故事,耐心并细致地倾听。

杰夫·贝佐斯经常会使用打比方的方式说明问题。为了告诫妥协达成共识的行为,他举例说:“在确定天花板高度时,有人认为3米好,有人认为2.5米好,那就应该选择中间的2.75米吗?”为了说明亚马逊的优享包月服务,他说:“像自助餐一样,缴纳了有限的餐费就可以无限量地畅饮畅食,顾客会为此感到高兴。”这种表达方式非常有效,往往更容易说服对方,令对方感到“确实如此!真是这样”。

在亚马逊2015年的致股东公开信中,以“实验与发明(Experimentation & Invention)”为主题,通过下述内容阐述了实验的重要性。

发明创造离不开实验,在每次实验之前,人们是不知道最终成败的,如果可以预知结果,就算不上真正的实验。许多大企业都高举鼓励发明创造的大旗,却不想承受创新征途上连续不断失败的打击。如果只有10%的成功概率,但带来的回报是100倍,那么人们每次都应该果断下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每尝试10次,你仍要承受9次失败。众所周知,在棒球比赛中,当你朝着本垒打[2]的目标挥棒时,却很可能会被三振出局[3],但是,你偶尔也会打出本垒打。棒球与商业的不同之处在于,不论你怎么击打,每次挥棒的最高得分只有4分。而在商业经营中,你一旦打出一个本垒打,得分有可能就是1000分。这种利润长尾分布[4]决定了你应该大胆尝试。因此,大赢家总是做过许许多多次尝试,最终才取得成功的。

在多国籍、多人种、多价值观人群聚集的亚马逊,存在着沟通交流的规则(在第二章中将进行详细介绍)。其中一条规则就是“表达要言简意赅”。在沟通交流的规则中,运用一个实例说明了聚焦重点、言简意赅的重要性,那就是“当公交车驶近公交站时,如果只能对将要下车的人说三句话,你打算说什么”。

杰夫·贝佐斯本人就是简化表达方式的倡导者,他通过身体力行积极贯彻这一理念。2012年杰夫·贝佐斯访日时,我安排了《日经商业》杂志的“总编访谈”。当时,杰夫·贝佐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成为地球上最重视顾客的公司。”在此基础上,他还总结说,“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我们要抓好三大要素——货源充足、价格实惠和便捷实用。这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他将自己想表达的重点聚焦在三个方面,清晰地向读者表达了亚马逊真正要发力解决的关键问题到底是什么,回应了他们关心的焦点。

在沟通交流时,从不会被人质疑“这究竟与顾客有什么关系”,这是杰夫·贝佐斯表达方式的特征之一。

比如,在接受商业杂志的采访时,他绝对不会主动提及亚马逊的销售额和利润等数字,也不会涉及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企业与自己公司之间的定位等内容。这是因为杰夫·贝佐斯认为,“这些数字与使用亚马逊服务的顾客之间没有任何关系。顾客不会因为亚马逊的销售额快速增长就选择使用亚马逊,同样也不会因为亚马逊领先竞争对手推出新的服务就信任亚马逊”。

站在商业杂志的立场来看,他们认为“最好还是能列举一些数字,这些或许是顾客所需要的”。但是,在这一点上,杰夫·贝佐斯从未有过任何动摇,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和原则。

当然,“没有任何关系”的说法看起来是有些偏激和绝对的。但是,至少有一点是可以断定的,那就是依靠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等信息构建的关系是短暂的、无法长期维持的。如果想与顾客构建长期的信任关系,“是不需要这些数字”的。

作为公关部,我们在面对媒体时也会坚持这一立场和姿态。虽说如此,在不强调这些数字的前提下,要想对外彰显亚马逊的发展前景和优势地位,就需要在宣传方法上不断下功夫,对于这一点,我有深切的感受和回忆(关于应对措施,将在第四章中进行介绍)。

杰夫·贝佐斯坚持不引用模棱两可的数字的原则。关于公司正式上线某项服务的时间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比如,当别人问他Kindle将于什么时间在日本上线时,杰夫·贝佐斯的回答是“非常抱歉,我能答复您的只是将在年内尽早发布新的信息”。如果是其他企业的经营者遇到这样的问题,恐怕会回答“将于明年春天上线服务,现在正在积极推进准备工作”。但是,杰夫·贝佐斯是从来不会给顾客画饼的,他不愿意信口描绘充满希望的未来。直至能够确认技术已经完全成熟,“即使上线服务,也不会给顾客带来麻烦”,否则他绝不会轻易提及数字。乍一看,有些人会觉得这么做有些冷酷无情,但这实际上是对顾客高度负责的表现,体现了“绝不吊顾客胃口,避免令人大失所望”的决心。杰夫·贝佐斯曾经用独特的表达方式断言“一家在产品还存在缺陷时就急于将其推向市场销售的公司,绝不会有坚强的韧性和忍耐力”,以此表明了亚马逊的立场和态度。

帮助大家感受到时间的变化,这也是杰夫·贝佐斯的表达方式的特征之一。

亚马逊的员工经常会听杰夫·贝佐斯讲2000年前后发生的事情。当时美国股市经历了互联网企业股价泡沫破灭,亚马逊的股价从40美元暴跌至2美元。他以“那个特殊时期”做引子,强调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www.daowen.com)

“当时,我被投资者和媒体所误解,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这么做是在改革创新,所有的投资都是在为未来开花结果播下种子。正是由于当时播下了种子,精心浇水施肥,才最终迎来了现在花开满园、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但是,盛开的花朵终会枯萎凋零。因此,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播下改革创新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孕育出明日绽放的花朵。即使现在被人误解,我也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底。”

这是杰夫·贝佐斯访日时对我们讲的一段话,令我至今难忘。

杰夫对“2000年”和“现在”进行了对比,用简洁易懂的方式,向员工们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告诫大家“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今天创造的,如果不积极创新,未来是没有希望的”,并激励员工们解放思想,畅想未来,时刻保持创新意识。

可以说,坦荡真诚也是杰夫·贝佐斯表达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因为杰夫·贝佐斯信奉一个原则:如果撒谎或者隐瞒不想为人所知的事实,是无法与对方构建长期互信关系的。虽然不会遇到一点儿事情就去解释,但是一旦发现自己确实存在问题,他就会第一时间直接道歉。

2009年,由于疏忽,Amazon.com对外销售了自己并没有版权的两部作品——乔治·奥威尔[5]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1984》的电子书。因此,亚马逊采取了删除Kindle数据并向消费者退款的措施。但是,很多购买了电子书的消费者无法理解此事,纷纷质疑“亚马逊随意删除自己已经购买的商品”,认为这种行为非常恶劣。于是,杰夫·贝佐斯第一时间在Kindle的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表示“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愚蠢的、欠缺考虑的,也是背离我们宗旨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责任,大家批评我们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们将充分吸取此次失误的惨痛教训,力争今后所做的都是符合我们使命职责的正确决定”。在这种危机应对策略的干预下,顾客们逐渐平息了怒火。

如果觉得自己是错的,就应该认真地反思道歉,并明确今后的整改方针。通过这一处理方法,可以修复企业与顾客之间受损的信任关系。

“一次又一次说相同的话”也是杰夫·贝佐斯表达方式的特点之一,也就是:

·针对同一对象,多次表达相同的意思;

·即使对象发生变化,也会重新考虑语言,表达同样的意思。

前文曾经提到2012年杰夫·贝佐斯访日时,接受过《日经商业》杂志的专访,最终以“总编访谈”的形式刊出了访问报道。这次访问“向读者充分阐释了亚马逊的经营哲学,赢得了高度评价和积极反响”。从这个意义来看,也是我终生难忘的一次工作经历。

在采访报道最后的“旁白”栏中,《日经商业》杂志的总编亲笔写下了采访后的感想和体会。作为亲历者,我对贝佐斯向《日经商业》杂志的总编反复讲述相同内容的情形记忆犹新。下面,我将全文引用“旁白”的内容,与广大读者朋友分享。

“最终发挥决定作用的是顾客”,“这也是由顾客决定的”。在采访生涯中,我还是第一次遇到“顾客”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如此之高的情况。因此,我不禁向他提了一个充满恶意的问题:“许多公司都口口声声强调顾客至上,那么,你与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在听了杰夫·贝佐斯当时的回答之后,我就断定这是个经过千锤百炼并且意志坚强的人。“其他公司光是将顾客挂在嘴上,结果还是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决定自己的策略。这并没有什么创新之处,根本称不上先驱者。”站在顾客的视角上,深入思考所有策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杰夫·贝佐斯信奉的哲学,也是他的成功经验。不仅如此,他还将这一理念推广渗透至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在采访过程中,他向我展现出了这种执着的精神。

我们公关部也一直在坚持“反复对外宣传相同的事情”。在面向媒体沟通交流,或者对外发布信息时,我们必然会从亚马逊的重要使命和价值观开始起头,比如使用“将打造地球上最重视顾客的公司视为使命的亚马逊……”等表达方式。如果读者是亚马逊长期的合作伙伴,那么肯定已经听过许多次了,因此根本不会感到陌生。实际上,就算是从事宣传工作的我们,有时也会对此感到厌烦,想省省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一直坚持着这种开头的方式。

反复重复同一件事,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简洁、明了地传递信息。正因为如此,亚马逊的经营哲学才能不断渗透至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体来看,我认为在杰夫·贝佐斯的表达方式中,特征1~7的任何一个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唯有特征8“近乎偏执地反复说相同的话”才称得上是杰夫·贝佐斯的看家本领。只有建立在这一特征的基础上,其他特征才能充分发挥效果。

[1] 《连线(Wired)》是美国一份科技类杂志,创刊于1993年,着重于报道科学技术应用于现代和未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对文化、经济政治的影响。

[2] 本垒打,即全垒打,是指击球员将对方来球击出后(通常击出外野护栏),击球员依次跑过一、二、三垒并安全回到本垒的进攻方法,是棒球比赛的高潮。

[3] 棒球或垒球运动术语,是指击球员三击不中而出局。

[4] 长尾分布(Long-Tailed Distributions)是重尾分布的一个子类型。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长尾理论。他告诉读者: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比如,在互联网的音乐与歌曲、新书甚至旧书等的销售中,尽管单项的热门商品畅销,高居营业额的前列,但是由于几乎无限的商品数量和快递的便捷性,使得那些看上去不太热门的商品也在创造着出乎意料的营业额,最终竟然成为电子商务网站销售收入的主要部分。

[5]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1950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他的代表作《动物庄园》和《1984》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1984》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