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拓展视野!探索空间站之谜

拓展视野!探索空间站之谜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航天人忍辱负重、不负众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正按照“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自己的太空计划,预计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独立建成空间站的国家。精彩案例·国际空间站退役在即,中国获邀参与下一代空间站计划。著名火箭先驱[1]、苏联航天理论的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在20世纪初首次提出了建设空间站的卓越设想。

拓展视野!探索空间站之谜

主要内容

·作为载人航天的关键环节,空间站提供了一种绕地球运转的空间平台,从而实现载人航天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的飞跃,同时还可提供干扰小、精度高的科学实验环境,为建设永久太空城积累经验。

·从美苏竞赛到美俄日欧诸国握手,国际空间站被视为全球化时代跨国科学合作的典范,不过中国始终被“拒之门外”,这固然有中国航天技术未臻成熟的因素,但更显示出美俄等传统航天强国的傲慢姿态。

·中国航天人忍辱负重、不负众望,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精神,正按照“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空间站”的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自己的太空计划,预计在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独立建成空间站的国家。

精彩案例

·国际空间站退役在即,中国获邀参与下一代空间站计划。(点评:从被“拒之门外”到“主动参与”,一方面表现出中国航天技术的成熟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充分说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国际事务,尤其是造福全人类的科学事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也呼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www.daowen.com)

·日本在航天技术上过度依赖美国,终被中国反超。(点评:高科技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只能而且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毛泽东同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

问题思考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中国航天精神铸就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其核心“自力更生”与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趋势是否存在矛盾?如何解读新时代的“自力更生”?

·各国航天事业发展之初无不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进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以来,航天技术的民用化成为主要趋势。那么未来空间站的建设将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提供怎样的机遇?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憧憬着九霄云外的“天宫”,羡慕居住在那里的玉帝、王母和各路神仙,享有取之不尽的美酒、仙肴,还有那充满长生诱惑的蟠桃。当然,神话传说只是把人们引进奇妙的想象空间,而科学技术则将人类带入美妙的太空世界。著名火箭先驱[1]苏联航天理论的奠基者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1935年)在20世纪初首次提出了建设空间站的卓越设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