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培养阅读习惯,拓展思维视野

培养阅读习惯,拓展思维视野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想我自己的阅读之路,很庆幸父母从小就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阅读使我成长,也使我强大,今天我拥有的一切,首先应该拜阅读所赐。但是阅读仍然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不同的人,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专业不同,阅读的方向也必然不同。很多人不能坚持阅读,恐怕是没有找准自己阅读的方向,从而在阅读中丧失了兴趣乃至信心。所以不管对孩子还是成人,阅读的方向选择其实是很重要的。

培养阅读习惯,拓展思维视野

小时候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高级而神圣的事情。

那时候经常听到某个名人小时候读书的故事,比如居里夫人小时候喜欢读书,家里其他小孩打打闹闹,她却浑然不觉,一个人抱着一本书读得痴迷,甚至书架上的书掉下来砸了她的手臂也没发觉。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我读书也能这样该多好啊。

也许是出于强烈的虚荣心,后来我也在大庭广众之下抱着书本假装痴痴地读,不过到后来就弄假成真了,于是觉得居里夫人读书手臂被砸而浑然不觉真的没什么了不起。顺带提一句,这是从我读书入迷而没听见老婆的命令多次挨骂得出的结论。

读书其实是个很私人的事情,好之者乐在其中,不好者不知奥妙。

读书又是一个很公众的事情。

前不久去了一次欧洲,参观了德国科隆大学,这是一所非常开放的大学,社区居民、外来车辆进进出出,以至于我们走进校园都还不知道我们已经身处大学之内。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草坪上,橡树下,三三两两坐着阳光活泼的年轻人。他们三五成群,也有独自一人的,但是都几乎毫无例外地捧着一本书。在欧洲,不仅是大学校园,在其他地方我也看到过很多人没事就拿着一本书在读,也许在路边咖啡馆,也许在公交车地铁上,也许就在马路边斜靠着路灯柱。想到国内人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过马路甚至眼睛都不离屏幕,才知道我们的阅读习惯比起他们还是差了一些。

回想我自己的阅读之路,很庆幸父母从小就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也因为那时候的社会精神生活贫瘠,诱惑比较少吧。后来读大学,当老师,一直也没有停止阅读。阅读使我成长,也使我强大,今天我拥有的一切,首先应该拜阅读所赐。

但是这条路也是艰难的,曾经无数个夜晚,每到8∶00,我的电脑就会自动打开阅读系统,逼着我去阅读,有时候出门,裤兜里也必然揣着一本书,甚至同伴们喝酒打麻将,我也在一旁捧着一本书读。也曾因此被别人认为是不合群、孤傲,但是心里相信自己在做愿意做的事情,也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随着这几年全民阅读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师阅读也被日渐重视,这时候才有很多朋友理解我为何对阅读情有独钟。去年,我趁机向学校建议,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本校的青年教师阅读工作室。校长非常支持,并且给我们提供了场地和资金支持。每周的固定时间,我就和工作室几个年轻人一起开展共读活动。由于大家都忙于工作,所以我们的阅读进度很慢,一个学期也没把勒庞的《乌合之众》读完。不过我的原则是宁可缓慢不可粗疏,我更希望的是年轻老师能从阅读中有所收获,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快乐。

阅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从1998年开始阅读“二十四史”,经过十多年,到2012年才完成这个任务。阅读本身也是对意志力和执行力的考验,能经受考验的人,不管怎么样都是会有收获的。

但是阅读仍然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不同的人,性格不同,爱好不同,专业不同,阅读的方向也必然不同。很多人不能坚持阅读,恐怕是没有找准自己阅读的方向,从而在阅读中丧失了兴趣乃至信心。所以不管对孩子还是成人,阅读的方向选择其实是很重要的。就我个人来说,我的专业是中文,爱好是历史艺术,因此我的阅读方向也就主要在这方面,再以此为出发点,旁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www.daowen.com)

因此,我个人是反对开书单的做法的。每个人的书单其实都是不一样的。别人的书单最多是一个参考,而自己的书单必须自己去寻找,自己来开列。

某机构曾要我推荐一本书,按我理解,这不是开书单,而是列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我推荐的是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这本不朽的巨著以贝多芬生平为蓝本,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奋斗者不屈的一生,也告诉了我什么叫爱、美、抗争、坚持与宽容。二十多年来,这本书给予我的力量不可胜计,如果我可以对一本书表示感谢,那么这本书可以说是我的恩人。

在之后的欧洲之旅中,我在德国特里尔大黑门旁边的一幢建筑上,看到了圣者克里斯多夫背负孩童的塑像,我站在塑像下面,想起了《约翰·克里斯多夫》结尾的一段:

圣者克里斯多夫渡过了河。他在逆流中走了整整一夜。现在他结实的身体像一块岩石般低矗在水面上,左肩上还扛着一个沉重的孩子。他倚在一棵拔起的松树上,松树屈曲了,他的脊骨也屈曲了。那些看着他出发的人都说他渡不过的。他们长时间地嘲弄他,笑他。

随后,黑夜来了。他们厌倦了。

此刻,克里斯多夫已经走得那么远,再也听不见留在岸上的人的叫喊。在潮流澎湃中,他只听见孩子平静的声音——他用小手抓着巨人额上的一绺头发,嘴里老喊着:“走罢!”他便走着,伛着背,眼睛向着前面,望着黑洞洞的对岸,削壁慢慢地显出白色来。

早祷的钟声突然响了,无数的钟声一下子都惊醒了。天又黎明!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见的太阳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来的克里斯多夫终于到了彼岸。于是他对孩子说:“咱们到了!孩子,你究竟是谁呢?”

孩子回答说:“我是即将到来的日子。”

此刻站在塑像下的我,热泪盈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