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物流产业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物流产业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国民经济恢复初期,物流尚未被人们认识,运输、储存和包装等物流环节在流通过程中基本上是分散管理,而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更是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仅纳入生产过程附带进行管理。绿色物流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物流产业的演变与发展历程

1.物流的产生

物流伴随着商品生产而产生,随着流通的出现而不断发展。一般而言,商品生产是物流产生的客观基础。早在商品流通出现之前,物流就已经存在了。自然界中存在的劳动工具的运动以及后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另一种形态——仓储,都是物流的雏形。我国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仓储管理的理论和思想,有“储”与“商”两个不同的领域。在早期的物流活动中,运输和仓储成为了物流的主体活动,主要表现在生产领域。

物流一词最早出现在流通领域的营销活动中,是由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1901年J.F.Growed在美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事后勤的概念形成,其最初是为了保证军需物资供应的快速和合理。战争中,叉车大量采用,装卸、搬运、仓储、包装、运输和保管等独立的功能要素对物流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流理论开始在企业组织机构中得到应用,涉及运输、仓储、包装和物资搬运,已初具物流理论的核心。物流理论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才被西方的组织广泛采用。

2.物流的发展阶段

物流的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开发阶段和现代化阶段。

(1)初级阶段 物流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即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这一时期,由于整个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和流通之间的联系较为简单,生产企业的精力主要集中在生产上,物流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不是很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和生活消费对物质产品需求数量的增加,作为克服生产与消费之间背离关系的物流,与生产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迫使人们逐渐重视物流的研究和加强物流管理工作。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国民经济恢复初期,物流尚未被人们认识,运输、储存和包装等物流环节在流通过程中基本上是分散管理,而生产过程中的物流活动更是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仅纳入生产过程附带进行管理。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物流管理和货物运输严重落后的情况日益暴露出来,供销、装卸和运输等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组织考察团去美国进行实地考察,引进物流管理技术,并首先在国有运输公司中使用集装箱,商社、企业也开始研究改进物流管理工作。

(2)开发阶段 这一阶段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物流开发阶段的标志是经济学界和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要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物流开放。随着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单纯依靠技术革新、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生产率来获得利润的难度越来越大,促使人们开始寻求新的途径来提高利润,如通过改进和加强流通管理、降低流通费用等。这些途径相对于降低成本和扩大生产规模来说,较容易获得较高的利润,因此,改进流通、加强物流管理就成为现代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源泉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的经济衰退,也迫使企业更重视降低成本,以提高商品的竞争力,但其着眼点却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通过对流通领域的研究,改进对顾客的服务和降低运输费用、储存费用来增加利润。这一时期,改进物流工作主要是在各企业内部进行的,尽管在包装、装卸、保管、运输和信息等方面实现了局部的合理化,但由于缺乏从整体上研究、开发物流系统,各部门、行业之间缺乏紧密配合,所以从整个社会来看,物流费用并没有明显地下降,总体上经济效益并不高。

(3)现代化阶段 这一阶段和历史上的石油危机有关。1973年中东战争引起了石油危机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原材料和燃料价格猛涨,人工费用不断增加,这使得一向依靠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的企业不能再轻易地从这两个方面获得利润。这种情况,迫使企业在物流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幅度降低物流费用,以弥补原材料、燃料和劳动力费用上涨造成的损失。这一时期物流研究的特点是把物流的各项职能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研究,从整体上进行开发。(www.daowen.com)

日本建立了专门机构来统筹全国的物流活动,使物流系统化、综合化、协调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物流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运输设施方面,托盘、叉车、传送带、自动分拣机和自动输送机等现代化装卸、搬运机械被普遍运用;在包装方面,积极推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在仓库方面建立了一大批自动化立体仓库、恒温仓库、配送中心、流通加工基地和货车终端机集散点等现代化物流基础设施;无人管理车辆和配送过程中高新技术相继应用;商品销售的网络化、系统化逐步实现,批发、代理、专营、百货商店和超市市场在各地相继建立。在物流技术上,在注意改进硬件的同时,十分重视软件的改进和提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物流向系统化、整体优化方向发展。

3.物流的发展趋势

从物流概念产生以来,物流管理的内容和范围从销售物流扩展到整个供应链物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尤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促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民生素质提高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1)物流企业的集约化、协同化21世纪进入了物流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为满足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可通过企业合并、企业间的合作和联盟等扩大规模,走集约化、协同化的道路,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实力。

(2)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全球化 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7Right服务”(Right Time,Right Place,Right Price,Right Quality,Right Quantity,Right Product和Right Customer)将会成为物流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

(3)第三方物流 在物流渠道中脱离第一方(供应方)和第二方(需求方)的第三方物流,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提供各具特色的高效率的物流服务,增强企业的规模效应,使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发展。

(4)绿色物流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物流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持续不断地对物流规划决策中出现的情况进行控制,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保持物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是物流服务必须建立在符合社会利益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