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物流的演变历程

现代物流的演变历程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美国是物流的先驱,是目前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一般以美国为例,将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图1-6实物配送管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得以实现。1963年美国成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作为军队后勤保障系统用语的Logistics,逐渐取代Physical Distribution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现代物流的演变历程

物流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的交换行为开始就存在物流活动。但物流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在世界经济进入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期后,为解决流通成本上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军事后勤保障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多次变革,有了很大发展。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不同,其物流发展进程也有所差异。由于美国是物流的先驱,是目前物流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一般以美国为例,将现代物流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实物配送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PD)

实物配送阶段即以PD命名物流科学的阶段。它是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以实物配送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为特征的时期。在实物配送阶段,人们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狭义的物流,以分销过程为主,与商品销售有关的活动,即产品从制造商成品库到用户这一阶段,而企业内部物流被称为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MM),并不包含在实物配送管理之中。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此时称为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简称NCPDM。故此阶段对于物流的概念通常采用实物配送,这一阶段的物流管理被称为实物配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PDM),见图1-6。

图1-6 实物配送管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大批量生产和销售得以实现。在工业化国家如美国,长期消费受到遏制的顾客对产品的需求突然得到了解放。由于制造商的大量生产与消费者的饥渴消费,带来经济的快速增长,那时市场需求旺盛,但产品品种单一。绝大多数企业采取扩大生产规模,增加销售渠道的办法,来达到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工厂批量生产的能力和销售能力都大大超过批量配送的能力。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无法按时有效地交货及运输配送费用过高。因此如何通过管理实物配送活动,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就成为企业管理的当务之急,引起了企业界、学术界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视。1962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发表文章,指出物流“是一块经济的黑大陆”,是企业重要的利润泉,对物流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63年美国成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物流专业人员组织。这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物流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种职业,已从市场营销中分离出来,取得了独立的地位,标志着社会对物流科学的认可与重视。

2.综合物流阶段(Integrated Logistics,IL)

综合物流阶段即以Logistics命名物流科学的阶段。它是指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20世纪80年代末,以综合物流的形成为标志的阶段。在综合物流阶段,人们从注重对物品实体配送活动的成本,转向以服务为核心;从过去对单一物流活动的研究发展到注重物流相关环节的系统研究。企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认识到物流系统合理化研究与实施的范围不应该局限于配送领域,必须扩大到供应、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即必须将实物配送与物料管理结合起来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与效果。物流系统优化的目标既要考虑降低成本,又要考虑提高服务水平,而且服务的重要性更胜一筹。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名称由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标志着综合物流观念的确立。这一阶段的物流管理被称为综合物流管理(Integrated Logistics Management,ILM),见图1-7。

图1-7 综合物流管理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经济开始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企业生产方式由单品种大批量生产向小批量多品种转变,服务的观念深入人心。同时环境、制度、技术等的一系列变化,使企业将各种物流功能结合起来成为可能。首先,跨国公司的兴起导致全球性竞争加剧,使企业采用新的物流管理技术、改进物流系统、提高服务水平成为必要。其次,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首先实行了运输自由化,放松了对运输业的管制,承运人和货主能自由定价,服务的地理范围扩大了,承运人和货主之间建立了紧密与长期的合作关系,增加了企业系统地分析物流过程、降低物流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可能。另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如MRP、MRPⅡ、DRP、DRPⅡ、TQM、JIT的产生及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使人们认识到需要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全过程把握物流管理,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的一体化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于是,用流通领域的实物配送来继续描述物流,无论从范围还是内容上都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军队后勤保障系统用语的Logistics,逐渐取代Physical Distribution成为物流科学的代名词,这是物流科学走向成熟的标志。

3.供应链管理阶段(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

供应链管理阶段是指20世纪80年代至今,以供应链的产生为标志的阶段。综合物流阶段的一体化管理只限于企业内部,受企业内部资源和活动范围的限制,而供应链一体化是超越企业边界的外部一体化,覆盖从原材料到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管理阶段,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物流的作用在新经济环境中,还应继续发展扩大,把物流与供应链联系在一起,使物流研究范围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一个飞跃。供应链管理以信息为核心,强调供应链成员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供应链成员由综合物流阶段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强调供应链整体绩效与市场竞争力,以期实现供应链上合作伙伴双赢的理想境地。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修改了Logistics 的定义,即Logistics 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存储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2000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供应链管理见图1-8。(www.daowen.com)

图1-8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将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世界进入了信息技术时代,市场竞争加剧,人们对物流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管理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供应链整合中,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一起成为供应链的组成部分,物流起着主导作用。物流系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其覆盖面不仅贯穿于一个企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过程,而且覆盖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

知识拓展

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物流活动的出现,最早从原始社会就开始了,比如将剩余产品放置到洞穴中。而从奴隶社会开始,产品私有化,战争物资的运输,我们所谓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物流活动的体现。

关于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英国。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最早将物流定义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译成汉语为“实物配送”,具体是指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一词。1986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Physical Distribution更名为Logistics,突破了商品流通的范围,把物流活动扩大到生产领域。

根据日本物流管理协会的资料记载,1956年日本生产本部派出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由早稻田大学教授宇野正雄等一行7人去美国考察,弄清楚了日本以往叫做流通技术的运输、包装等活动,美国人称之为Physical Distribution,从此便把流通技术按照美国的简称叫做PD,改称为“物的流通”,简称为物流。日本考察团回国后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并在产业界掀起了PD启蒙运动,PD这个术语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我国开始使用物流一词始于1979年(也有人认为,孙中山主张贸畅其流,可以说是我国物流思想的起源)。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回国后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和使用“物流”这一术语。1989年4月,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在北京召开,物流一词的使用日益普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