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观念下的现代经济监督研究

新观念下的现代经济监督研究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系统方法能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们所热衷,主要原因并非是那种分析客观现象和事物时机械论方法的变通,而是当代人对近代科学思想的超越和改造,也是对中国现代经济监督整体意识的理论升华。这并非简单地用中国传统的经济监督理论来评价和衡量,需要依据现实来审视已有的理论,创造新理论。

新观念下的现代经济监督研究

经济监督学研究初始,人们面对着开放后蜂拥而来的国外各种经济监督学说,经历了新奇、惊叹、疑惑等阶段,至今已大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经济监督视野的拓展,使人们开始调整各种纷纭繁复的经济监督模式,融合和创新逐渐出现。同时,面对日益增多的国外经济监督学说,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发现,无论是独树一帜,还是缀合拼凑,都难于自成体系,或者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监督学理论。因此,科学地鉴别、分析和筛选的自觉性提高了,伴随着的是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这样一项工作。

经济科学研究中方法意识的觉醒晚于自然科学,这是有一定原因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是20世纪后半期出现的新兴学科,运用其原理和方法开展经济监督学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使经济监督理论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新的进展,特别是在应用其他现代科学成就方面有新的收获。系统方法能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们所热衷,主要原因并非是那种分析客观现象和事物时机械论方法的变通,而是当代人对近代科学思想的超越和改造,也是对中国现代经济监督整体意识的理论升华。

当经济监督理论观念从长期的封闭中走出来,并迅速接触现代各种经济监督理论之后,人们对其中某些真知灼见的肯定,也是对过去某些问题理解和掌握得未必准确的补充,这无疑是理论界开放和活跃的标志。从思维方式着眼,像财务经济监督、经营经济监督、管理经济监督、效益经济监督等,大都是着力探求经济监督现象某一侧面的特点和本质。从人的认识过程说,这种局部、片段的审视角度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对它们的汲取和借鉴也就不应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浅尝辄止,须通过转换思维方法,对经济监督范畴的本质和特性给予新的揭示。现代经济监督应着眼于这一根本目的,借助于综合与系统方法之间的内在渊源关系,首先从人们较易理解的静态结构入手,尽可能全面地梳理与展示经济监督对现实经济生活的全部意义。

经济监督理论研究要树立一个全新的观念,在突破意识、现代立场和良好环境三方面来把握这一问题的根本。

1.突破旧的意识和框框。经济监督理论的发展,既是旧内容的继承、充实、修正和扬弃,同时也是新内容的探索、创造和确立。因而,它应不受原有理论疆界的限制,需更新那种为我们所熟悉、但已不符合新的实际的条条,确立看来似乎是陌生的原理,甚至以全新的理论形态出现。毫无疑义,发展就是突破,没有突破也就谈不上发展。诚然,突破是困难的,然而唯其如此,突破的意识和尝试更为可贵。因此,对经济监督理论研究所提出的一系列新原理新方法、新注释、新范畴,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充实、调整和完善。(www.daowen.com)

2.站在现代的立场和高度。经济监督理论要发展,不能在它本身内沉溺,必须到实践中去,即到现代经济社会的实践中去。这并非简单地用中国传统的经济监督理论来评价和衡量,需要依据现实来审视已有的理论,创造新理论。经济监督理论必须面向时代,包括面向现代实践和现代理论两个方面。正像政策研究既依据现实物质状况,也依据现实精神状况一样,经济监督理论需要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壤中,完成这种飞跃。

3.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对经济监督理论的发展,不能像短期技术攻关那样,由一两个理论班子进行突击攻关完成,必须由许多的理论工作者进行独立探索和整个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因此,经济监督理论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氛围。

我们的时代是飞速发展的时代,别人几百年走过的路程,我们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赶上,于是必须加紧赶路;同时,我们的经济监督也是刚刚起步,从多年来狭隘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恍然发现置于世界经济的格局中。因而,经济监督自身的建设任务非常繁重,于是不得不频频转换注意力的中心。从根本的、总体的趋势来看,时代不断给经济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经济监督与时代是同步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