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监督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协作关系

经济监督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协作关系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组织的产生和存续是通过一定的组织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的。经济监督组织的基本要素由三个方面构成。这种组织目标的被接受程度取决于各经济监督人员进行协作的愿望和要求。只有通过信息传递,把经济监督活动中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才能按照一定的整体目标进行组织,才能把经济监督活动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统一协调起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要求。

经济监督组织的基本要素及协作关系

一个组织的产生和存续是通过一定的组织要素的结合才能实现的。经济监督组织的基本要素由三个方面构成。

(一)共同的目标

经济监督组织目标的确立,对经济监督组织的形成和结构调整过程是重要的因素。这种组织目标的被接受程度取决于各经济监督人员进行协作的愿望和要求。经济监督组织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为了适应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需要不断重新确立经济监督组织目标。

(二)有协作愿望的人(www.daowen.com)

经济监督组织的前提是经济监督人员,而经济监督组织的实体由经济监督人员的行为构成,人的行为是人的动机这种心理因素而产生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协作愿望的经济监督人员对经济监督组织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协作愿望是指个人要为组织目标贡献力量的愿望,这种愿望产生的效果是个人努力的凝聚。否则,没有这种愿望,为协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努力也不能持续。探讨经济监督人员的协作愿望,可以从其强度的差异性入手,协作愿望的强度往往有很大的个人差别,如经济监督人员与被监督单位人员形成了非常强烈或非常微弱的协作愿望。同时,这种协作愿望的强度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时有变化的。因此,经济监督组织必须不断地强化这种协作愿望,增强凝聚力。

(三)信息

信息这种要素在于将经济监督组织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对经济监督组织有协作愿望的个人连接起来。信息是经济监督组织的强有力的黏合剂。获取一定量的信息是进行组织的前提。只有通过信息传递,把经济监督活动中各个部分、各个因素联系起来,才能按照一定的整体目标进行组织,才能把经济监督活动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行为统一协调起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此外,还能使经济监督活动从无序到有序,使之富有成效。经济监督组织具有这样的一种机能,即通过设置传递经济监督活动所需要的信息,提高每个经济监督人员经济监督工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这种信息的沟通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