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区域经济发展与调水的关系探析

区域经济发展与调水的关系探析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曾经讲过,跨流域调水将是21世纪中国水利的一大特点,这主要是指城市供水,而实施跨流域调水则要慎之又慎。根据前面的分析,中国未来水资源供求矛盾将集中在城市,只有在城市无法依靠本地水资源满足用水需要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实施跨流域远距离调水。针对中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新增的外来水应主要用于发展工业,发展比较效益更高的产业,发展城市。

区域经济发展与调水的关系探析

大自然供给人类的水资源是不均衡的,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应该努力认识并顺应这种不均衡。具体地说,一个流域、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按照水资源状况筹划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缺水地区要限制高耗水的工业、农业,鼓励发展高科技的产业;水资源丰沛地区,在处理好排污的基础上,则可以多上一些高耗水产业。这样,各地区各流域之间由于自然的差别带来产出的多样化,从而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区域特色经济,充分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达到社会生产的高效益。

我曾经讲过,跨流域调水将是21世纪中国水利的一大特点,这主要是指城市供水,而实施跨流域调水则要慎之又慎。在水资源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工生态用水越多,天然生态就越少。调水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提高是基于被调水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降低,调水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不能造成被调水区生态系统的恶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调水量不得超过调出河流总水量的20%,河流本身的开发利用率不得超过40%。分光喝尽或均摊水资源都会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也不利于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导致产出雷同,效益难以提高。根据前面的分析,中国未来水资源供求矛盾将集中在城市,只有在城市无法依靠本地水资源满足用水需要的前提下,才能考虑实施跨流域远距离调水。现在一些地区纷纷铺开调水工程,发展灌区,多数是为了农业,从长远来讲,这些调水工程相当一部分将被废除,为什么呢?经济社会的发展只依靠农业是不行的。针对中国水资源的紧缺状况,新增的外来水应主要用于发展工业,发展比较效益更高的产业,发展城市。以甘肃省敦煌市为例,这里严重干旱缺水,自然条件很差,但有难得的旅游资源,供水的重点就应该转到自身的优势项目——旅游上来,最大程度地满足旅游功能的需求,如提供宾馆用水、保证瓜果蔬菜种植需水等,使农民通过旅游业富起来,而不是引水种棉花,继续搞与自己条件不相适应的传统农业。从全国来看,最近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实践也印证了这种转变的必然性,许多缺水地区原来用于农业灌溉的水源纷纷转向了工业和城镇供水。如北京的密云水库,过去是主供农业的,现在已全部转到为城市供水。(www.daowen.com)

当前,我们要主动适应这种转变,对于满足城市工业用水要求的工程要注意加快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步伐,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中,没有一批新兴城市的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西部开发的蓝图都将无从实现。水利应自觉服从、超前考虑城市用水的需要,为西部新城的崛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