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2014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7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4 中西部经济发展快于东部中国区域经济增速总体呈“东低西高”的态势。

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较快

2014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粮食产量达到1214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一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900元左右,实现“十一连快”;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下降到3∶1以下;农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超过52%;农村改革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取得了重大进展,超额完成了中央确定的“再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的任务。但是,农业现代化仍然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突出“短板”。多年来,我国农业连续增产,提高价格、增加补贴发挥了关键作用,目前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已经超过进口价格,继续提价遇到了“天花板”;此外,农业生产补贴也遇到了“天花板”。与此同时,“地板”在抬高,农业成本仍处在“上升通道”。还有,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这些问题都需通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予以解决。

2 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企业经营困难增多

2014年工业增速进一步放缓。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仍然是增长主力,1~12月累计同比增长9.4%,远高于采矿业的4.5%,更高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3.2%。工业结构优化较为明显。在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较高的行业中,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及运输设备制造等产业占大多数,显示产业结构有所优化。其中,累计同比增长最快的行业是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幅较大的是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最慢的行业多为高耗能产业和资源型产业,表明节能降耗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企业经营困难增加。1~11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5.3%,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截至11月,工业企业亏损达4.84万家,累计同比增加9%,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亏损金额累计同比增加15.6%,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累计同比增长13.6%,同比上升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7.54%,同比微降0.78个百分点。1~11月,工业企业主营活动利润额累计同比增长4.7%,同比小幅回升0.3个百分点;累计出口交货值10.93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同比回升1.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产成品库存和企业亏损金额如图3-19所示。

3-19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产成品库存和企业亏损金额

3 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6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7.9%,受宏观经济整体下行的影响,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滑0.45个百分点;但是服务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高于第二产业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9.1%,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累计同比增长7.0%,同比下滑0.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累计同比增长9.7%,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同比增长6.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金融业累计同比增长9.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累计同比增长2.3%,同比下滑5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累计同比增长7.6%,同比下滑1.4个百分点。(www.daowen.com)

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7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做出全面部署。1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进口信贷支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居民生活服务业也有较快发展。商务部通过建章立制,让人民群众得到放心服务;通过促进餐饮大众化转型,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服务。大众化餐饮蓬勃发展,有力拉动了内需。1~11月,全国餐饮收入2.5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限额以下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4.3%。大众化餐饮占全国餐饮市场的80%。同时,创新家政和养老发展,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急需服务。

4 中西部经济发展快于东部

中国区域经济增速总体呈“东低西高”的态势。由于中西部省份GDP基数较小,保持较快增速相对容易,加之经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西部经济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从而保持了较快经济增长。2014年12月,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7.1%、8.1%、10.6%,表现为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但是与2013年底相比都有所下降,同比分别下降1.8、2.4、0.7个百分点。东、中、西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变化情况如图3-20所示。

3-20 东、中、西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

近年来,中国国内产业梯度转移,宏观政策给予中西部支持,内陆省份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加大了公路铁路、城镇化等基础建设投资。国家通过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了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增强了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2014年1~12月,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完成额累计同比分别为14.6%、17.2%、17.5%,虽然仍然呈现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的格局,但是下滑幅度总体是中西部快于东部,东、中、西部地区同比分别下降3.3、5.6、5.5个百分点。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变化情况如图3-21所示。

3-21 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