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丹麦:从文化积淀到绿色创新

丹麦:从文化积淀到绿色创新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将通过对丹麦历史、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分析来寻找其中的原因。因此,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本书的主题而言,企业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体,价值观也会在企业文化中得到显现,考察丹麦企业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作为我们考察的第三个方面。

丹麦:从文化积淀到绿色创新

胡学峰[1]

丹麦作为一个国土面积有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够在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做出重要的成绩,使得丹麦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生活最幸福的国家之一,一定有其深刻的文化原因。本章将通过对丹麦历史教育企业文化的分析来寻找其中的原因。

人文”(humanities)和“文化”(culture)在中文、英文和丹麦语中都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但密切关联的概念,本章不对两者做仔细区分,而将它们视作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述,主要以文化的名称来阐述。“文化”是一个尤为难以界定的词语,它的意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可以算得上是学术研究中最为难解的概念之一。系统描述和分辨这些概念超出了本书的范围,我们采取较为简便的策略,从常识入手,选择适合本章论述的概念定义、基本理论框架,然后迅速开始我们的分析。

在大多数国家中,文化是一个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它基本上用来指称人类事物中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先进的工具、技术发明,或者指精神层面的事物,例如一个群体、民族或国家在历史中创造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在精神层面,价值观,即对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判断,构成文化的核心。多数学者同意将文化分为容易理解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能够直接感受和体验的物质与生活层面,如建筑艺术品、日常生活;第二个层次是通过惯例和文本等形式确立的制度体系,包括国家的政体、法律制度,以及各种规章和规范;第三个层次是体现在有价值的思想观念中的价值观,一般以著名思想家的论述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这些价值观被国民接纳,内化在个体的心里,在制度体系和文学艺术中都能够体现。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它自身的产生受制于外在环境和人类选择,一旦产生又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影响。不同的群体因为气候地理、群体秉性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在相互的接触中,往往会相互影响。在这样一个变动不居的局面中,文化的三个层次都会不断变迁。但是,在短时间内,一个群体的文化往往具有相对稳定性,它构成了一个群体的特殊性格,或隐或显地影响着人们的选择。因此,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对于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www.daowen.com)

持有“文化相对主义”观点的人类学家反对所谓文化有优劣的说法,他们认为任何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文化本身并无优劣,但是如果具体到一些特定领域,它就显示出不同。假如我们把经济发展和生活幸福作为目标,那么学习先进的技术、创造适合生存的环境、增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量就是必要的,而一个相对保守、不重视教育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是不利因素。我们同意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和劳伦斯·哈里森(Lawrence Harrison)的观点,即文化,尤其是价值观,在影响人类进步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人类进步”是一个特定的词汇,它指的是人类趋向于追求经济发展和物质福利,追求社会和经济的公正及政治民主,而文化被限定为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念、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文化对于人类进步的意义,可以引用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话:“保守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开明地说,真理的中心在于,政治可以改变文化,使文化免于沉沦。”[2]

鉴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价值观都是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我们将首先回顾丹麦的历史。价值观的传承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因此,丹麦的教育也是我们考察的对象。就本书的主题而言,企业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主体,价值观也会在企业文化中得到显现,考察丹麦企业文化也就顺理成章地作为我们考察的第三个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