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回顾大理科技三十年发展历程

回顾大理科技三十年发展历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理科技》于1972年由大理州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科技组创办,到如今已有三十周年了。三十年来《大理科技》为推动大理州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大理科技》在科技组成立两年多后问世。《大理科技》的办刊工作,已逐步纳入较规范化的轨道。这些农业重大成果的涌现,有《大理科技》的一份功劳。《大理科技》除综合报道外,还设有专辑和增刊。《大理科技》诞生在特殊的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期。

回顾大理科技三十年发展历程

大理科技》于1972年由大理州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科技组创办,到如今已有三十周年了。三十年来《大理科技》为推动大理州的科技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大理科技》在科技组成立两年多后问世。当时办刊的初衷是:宣传科技组的职能;贯彻上级科技部门的方针政策和计划任务;反映本州科技工作的成绩;适当介绍外地科技工作的经验和科技动向。此后,又明确《大理科技》是反映大理州的科学研究、成果推广、科学技术管理和科技情况、标准、计量工作及传递国内外科技信息的综合性刊物。《大理科技》的办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科技工作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文风,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活跃学术交流,推动大理州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并力求全面交流反映本州科学技术水平和动态

《大理科技》的创办,从1972年创刊至1985年14年间,经历过1970年初至1972年的大理州革委生产指挥组科技组时期;1973~1977年5月的大理州计委科技组时期;1977年5月以后的大理州科委三个时期。1986年以后,由大理州科委、大理州科协共同主办;直到2001年。1970~1977年期间,我一直担任科技组组长,全组只有两个人工作,没有条件,也无必要组成编辑班子,《大理科技》由我一人负责;州科委成立初期,虽加强了领导,充实了工作人员,但《大理科技》的工作,仍明确由我主抓。从1986年起,加强了领导工作,明确了主办单位,组成编委会,指定主编、还指定了发行单位。

《大理科技》创办初期,用打字、油印的方式刊出,后来过渡到排版、印刷,并开始采用固定的封面设计,曾用过几种图案,直到1997年才改用不同内容的彩照作封面、封底,封二、封三也采用彩照。刊物由不定期到半年刊,还办过增刊、专刊。1985年以前为不定期,1986年以后为半年刊。1987年后,办理过云南省内部报刊准印证(云刊)字第197号;1996年后,由大理州文化局准印。1985年以前正式出版、发行12期,初期用打字油印发行的期数未统计在内,因此,在前14年中,每年至少刊出一期;后16年共出版34期,其中专刊3期。为推进刊物编辑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来稿者,在文中一律使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对来稿格式、参考文献、来稿处理等提出统一要求。初步建立起来稿作者卡片制,要求作者提供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及职务、近期代表作、刊登期次、通信地址等内容。出版17期后,累计建立作者卡片353人(张),为建立通讯员队伍、组稿、拓展服务、期刊效益跟踪调查等探索出一种较好的管理办法。《大理科技》的办刊工作,已逐步纳入较规范化的轨道

《大理科技》的发行范围,除了州内一千多个单位及个人外,还有全国30个省区、市的四五百个科技信息单位。(www.daowen.com)

在1985年以前,刊登内容以农业为主,没有设置栏目。一方面是要体现“以粮为纲”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是我州在20世纪70~80年代中期,曾先后选育推广了凤麦13号、滇榆一号、桂朝二号、凤豆一号、杂交玉米等一批良种;并研究出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在全州范围内举办各级各类高产样板田,不断涌现出全国、全省乃至世界高产纪录,为促进大理州和全省粮食生产的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荣获过省、州科技一、二等奖和特等奖。是我州科技工作的黄金时期,为《大理科技》传播先进农业科学技术,提供了舞台。这些农业重大成果的涌现,有《大理科技》的一份功劳。1986年以后,设置了“农业技术与研究”“医药卫生”“工业技术”“科技工作管理”“消息动态”“来稿摘登”等21个栏目,但以农业、医卫、工业,科技栏目的文章居多;其余栏目只是在文章前冠以部门或行业名称。如:林业、牧业、渔业烟草、植保、气象地震测绘、计量、质量监督、环保科普、学会等。稿件内容从1986~1990年十期的统计显示,195篇刊登文章中,农业86篇占44%,医药卫生5l篇占26%,工业12篇占6%,其他46篇占24%,农医达70%,其他为30%,以后仍保持三七开的比例。《大理科技》除综合报道外,还设有专辑和增刊。据初步统计,先后办过蚕豆专辑、科技成果摘编专辑、庆祝建州三十周年专辑、地震专辑、科技达标专辑、多熟制专辑、国庆50周年专辑等七期专辑刊物。

《大理科技》诞生在特殊的年代,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时期。经过州科技组、州科委全体干部职工及领导的努力,使它逐渐成长,逐渐成熟。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许多获得中级技术职务(职称)的农艺师、工程师都不会忘记它,因为在《大理科技》上发表文章,是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前提。90年代,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大理科技》从办刊经费、编辑人员都得到充实,刊物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印刷也走向电子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科技工作的深入,我相信《大理科技》在州科技局领导及全体员工的辛勤耕耘下,将茁壮成长。

(原载《大理科技》2002年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